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6 22:08:28 阅读 8864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皮层机能定位图。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和过程。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及反射弧。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通过反射活动实现的。反射就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体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经典性条件反射。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经典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

3)两种信号系统。

一类是客观现实中的具体刺激物,如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我们称其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词,即具体刺激物的信号,或者说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我们称之为第二信号。

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3、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由抑制引起或加强兴奋的过程叫正诱导,如婴幼儿闹觉现象,因为婴幼儿困倦引起的大脑皮层的抑制诱导出与之相反的兴奋造成的;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的过程叫负诱导,如废寝忘食。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二)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地反映(三)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综上所述,心理的实质可以表述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

一)个体心理异常复杂,它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1、认识过程:它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过程,注意则伴随在心理过程的始终,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二)个性心理: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类型差异。

二、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2024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1、构造主义:这个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

2、机能主义: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

3、行为主义: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4、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其理论主要**于**精神病人的临床经验。

5、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始创。

第二章动机。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由个体生理或心理上的缺失而引起的一种内部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个体对体内、外环境的一种稳定要求,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源泉。需要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需要是个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二)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三)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四)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需要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将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可以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一)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需要的层次。

一)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是指维持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需要。(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们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避免恐惧和焦虑等的需要。(三)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获得他人的爱和爱他人的需要,也就是希望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

(四)尊重的需要是指个体追求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即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及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五)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实现自己价值的需要。

一、动机的概念。

一)什么是动机:一般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内部过程。动机的动力作用具体表现为动机的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二)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三)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

四)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五)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第三节动机的影响因素。

兴趣的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兴趣的倾向性(2)兴趣的广阔性(3)兴趣的稳定性(4)兴趣的效能性。

三、意志。人的意志行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是意志行动的前导,决定着意志行动的方向。这个阶段的主要心理活动有动机冲突,确定目的,方法、策略的选择并制定行动计划。

1、动机冲突。

按趋避方向,可把动机冲突分为:(1)接近——接近型冲突(2)回避——回避型冲突(3)接近——回避型冲突。

2、确定行动目的3、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二)执行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是将头脑里的目的、计划付诸实施,支配和调节行动,达到预定目的的过程。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因为采取决定只是主观的过程,执行决定才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只有通过执行决定才能发挥意志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第四节动机规律的运用。

一、动机与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动机对行为具有激活和维持的功能,但它与行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主要表现在:

1、行为与动机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2、在同一个人身上,一种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主导性的动机,也有从属性的动机3、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上,情况也非常复杂。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动机过弱或过强,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yerkes & dodson)的研究表明,不仅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当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时,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而且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中等难度的任务,中等强度的动机最适宜;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二、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一)通过澄清价值观的活动,坚定个体努力的方向(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1、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

2、意志品质的培养(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发挥纪律、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4)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三章认知心理(上)

第一节认知心理的基本范畴。

二、认知心理的成分。

一)感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也称为知觉经验,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记忆。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种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按记忆的时间长短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

3、记忆的表现形式为表象和语词。

三)思维。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分: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分: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3)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分: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四)想象。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五)注意。注意虽然不属于认知心理的范畴,但一切认知心理活动都必须在注意这一心理背景下才能展开。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统一。

3、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4、注意的基本品质。

1)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多少的特性。(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4)注意的转移是指有目的地把注意从一种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第二节认知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重点

2 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知识点 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分析 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2 2 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知识点 涉及师生交往分析 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2 ...

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一 什么是心理和心理学?心理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并不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也有心理,只是人具有更高级与复杂的心理而。已。心理学 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二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其他心理过...

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重点。1.有效教学 2.创造性教学 3.反思性教学 4.优秀教师成长需经历那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6.教师劳动的特点 7.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注意。这是一种主动的 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受意识调节与支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