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设计将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体系,构建基础性知识,拓展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采取以实验**为主体,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互助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总结交流、语言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既沿袭传统的“设问、启思、答疑”优良教学模式,又体现化学学科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两部分。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化合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木炭、硫、细铁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为了和通常的燃烧对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三)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规律的开始,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这也是本课题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四)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难点进行突破:
1、突出实验环节,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认识过程中的感性材料。
2、安排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教学。
3、让学生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
4、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五)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
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案(两课时)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通过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纪实和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2)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用具:多**、氧气(2瓶)、硫粉、细铁丝、细沙(或水)、燃烧匙、火柴、酒精灯。
2、学生用具:坩埚钳、酒精灯、木条、火柴、木炭、澄清石灰水、氧气(2瓶)。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课本36页题。
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性质(以下用多**展示出)
1、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p=101kpa t=-183℃ 淡蓝色液体。 p=101kpa t=-218℃ 淡蓝色雪状固体。
2、化学性质——氧化性(氧化剂)
①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氧气能支持燃烧。②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a、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 b、放出热量。
c、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硫(s)+氧气(o2)二氧化硫(so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a、发白光(在空气中发红光)。 b、放出热量。 c、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碳(c)+氧气(o2)二氧化碳(c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a、火星四射。 b、放出热量。 c、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铁(fe)+氧气(o2)四氧化三铁(fe3o4)。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用多**展示出)
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
二、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三、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叫缓慢氧化。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来学习氧气的制取。也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是本课题的重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课题教学的难点。
首先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同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然后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另一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催化剂、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进行归纳比较而得出。
三)学情分析。
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取,学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加上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模仿能力,为本节学习氧气的制取打下了基础。但首次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理解“催化剂”的定义和作用,学生学习会感觉困难一些。
四)教学策略。
1、突出实验环节,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认识过程中的感性材料。
2、采用引导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而学生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归纳。
3、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五)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
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案(两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一)
教学目的]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重点]催化剂的概念氧气的制取原理。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大试管、火柴、酒精灯、药匙、铁架台、水槽、导气管、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节氧气。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介绍几种物质的化学式,...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学习目标 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2 实验桌上有四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 空气 氮气 二氧化碳,如何区别?先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到四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更旺的一瓶是氧气 燃烧情况没有变化的一瓶是空气 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向这两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的一瓶是二氧化...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认识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2 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1 学习分析,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2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实事求是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