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与选题计划表内容一致)
选题计划表(选题计划表)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导入:通过聆听《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中凄美的意境,从而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课:
1、一进感觉:初步感受。
1)听录音,全班跟读。
2)初步感受。
刚才我们第一次共同走进这首词,听了录音,自己也读了一下,我想和大家分享。
一下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首有关什么内容的词?(送别词)哪个词可以体现这一主旨?(伤离别)你们觉得这首词美吗?
—学生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感受这首词很美,它是一种凄美,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3)知人论世是谁创作了这样一首凄美的词?——柳永。
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七、柳屯田。为人**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现存有《乐章集》。
写作背景:作者才情卓著,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
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4)明确基调:
通过我对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背景的介绍,结合同学们对这首词的第一感。
觉,我们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什么?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基调:低沉、哀婉、悲伤、凄清。
2、二进文字:整体把握。
下面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基调诵读这首词,让我们再次共同走进这首词的世界。如果说第一次是走进这首词的第一感觉的话,这一次我们要走进这首词的文字,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有疑问举手,并且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
—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3、三进意境:(通过分析意象去品味意境,进而分析词中所用的艺术手法)
1)学生朗读全文。
2)通过几次朗读,我相信同学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幅爱人离别图,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词,通过分析意象去品味意境,掌握词的艺术技巧。(学生朗读、分析,教师点拨)
明确: 词中描写的景物。
意象意境。上片实写: 寒蝉、长亭、骤雨凄切悲凉。
烟波、暮霭、楚天苍茫落寞
下片虚写杨柳、晓风、残月凄清孤寂。
4、课外延伸(课堂练习):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滔。
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饯别?请作简要分析。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明确:诗人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亦可)的手法,借助眼前烟水、飞鸟、青山和白滔等意象,通过遥望和凝思,想象别后友人的情景,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来表达离情别绪。
5、柳永的《雨霖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离情别绪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通过前面的诵读、感悟,想必同学们对此已有较深刻的体会。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并作简要分析。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确:此句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诗人想象与恋人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越发增添了凄清、伤感的情调。
此句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
6、**本词:熟读成诵。
7、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从表现手法上看,有值得我们借鉴的:
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设想别后场景,是虚写;铺写别时之情,是实写。
七。课后作业:自读柳永的《望海潮》,感受其意境。
附:板书设计。
词中描写的景物。
意象意境。上片实写: 寒蝉、长亭、骤雨凄切悲凉。
烟波、暮霭、楚天苍茫落寞
下片虚写杨柳、晓风、残月凄清孤寂。
2、将您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付诸实践,用"教学实施效果评价量表"来评价您的教学实施,写一份教学反思。
设计思想:我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教学实施效果评价量表。
教学反思: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
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一、朗读环节: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的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在介绍完作者之后,就以学生自由朗读、个人朗读、教师示范、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这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了诗歌朗读的指导。
二、诗词鉴赏环节。我在课堂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关于离别的诗歌,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等等,这些诗歌都是以前学过的,重新朗读,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又为本课的已经创设作铺垫。
在语言赏析中,我也注意到引用一些诗歌来使丰富这堂课浓浓的诗歌意境之中。我感觉这种无形中的渗透远比直白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尚有一些我还没有兼顾到的问题,比如:
1.诗词的讲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接触文本,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既要训练诵读,又要训练鉴赏表达,感觉时间很紧张,不够舒展自如。
2.在引导学生感悟词人表达情感的教学中,稍显生硬。学生拥有感情、拥有感知感情的能力以及拥有发现美、表达审美体验甚而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必须达到的各个阶段的目标。我奢望能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变成灵动的语言。
3.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应给予更充分的时间,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们有更大的施展空。
希望今后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改观我目前教学的不足。
8模块作业
教法设计。将学生分成两人为一实验小组。两个实验小组为一讨论小组,在实验中设置若干小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实验的 过程,其中穿插适当的 性讨论和 性提问,边讨论边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交流讨论,最后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共识。学法指导。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学器材。教学设备 多 教室 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气垫...
8模块作业 数学
8模块作业。1 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与选题计划表内容一致 2 将您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付诸实践,用 教学实施效果评价量表 来评价您的教学实施,写一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常见的函数研究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不仅仅是通过对比总结得到指数函数的性...
第8模块作业
1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是如何区别对待的,请具体说明。答 在我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知识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我主要是采取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使 好学生 中等学生 和所谓的 差生 后进生 都在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