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7:29:28 阅读 3999

第一章《绪论与教育概念》章节思考题。

一、选择题。

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个人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 a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b.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

c.教育内容、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形式 d.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d )。

a.模仿性 b.目的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e.复杂性。

6、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 d e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abcd )。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9、教育的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10、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d )。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11、“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 d )。

a.强迫性 b.民主性 c.基础性 d.阶级性。

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b )。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13、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4、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023年埃及 b.公元前21世纪夏朝 c.公元前2023年古巴比伦 d.公元前2023年的印度。

15.教育的本质( d ):

a.教育是生产力; b.教育是上层建筑;

c.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d.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6.教育的起源:( c )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动物本能说。

17.“得天下英才育之”一语出自(c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尽心上》 d.《劝学篇》

18.“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 c ):

a.《学记》 b.《论语》 c.《说文解字》 d.《大学》

1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一语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中庸》 d.《说文解字》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对)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错、这是古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上相结合)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对,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的当然要求)

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错,原始教育没有)现在有吗?

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错,是共产主义)(教育平等和社会制度有没有关系?)

6、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错,都有)

7、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错,并未实现。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

3.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4.教育规律:是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普遍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和指导作用。

5.社会教育:指学校和家庭意外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6.家庭教育:指家庭内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7.学校教育: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

1、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

外延(教育所指的对象范围)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 家庭、社会教育。

2、古代教育的特征:

(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独立开来。

(2)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非常粗糙。

(3)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不断强化。

3、近代教育的特征:国家化、世俗化、法制化程度较强。

4、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普及性、法制性和免费性加强了。

(2)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平等性增強,教育均衡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更加密切。

4)制度化的教育对人才培养形成了阻碍。

5、教育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6、教育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五、论述题。

1、怎么样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表现在:

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明确教育进行人力培养的社会性质和根本方向,使其培养出与一定社会要求相一致的人。

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活动及人才培养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所在。

2、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教育者如果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学生,就形成教育最大的弊端—缺乏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健康的人生观。

弘扬个性发展的教育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优点得以发扬,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人生变的光彩夺目。

循序渐进教育观。教师应该坚信每一名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都是积极向上的,是会向前发展的。

以爱育人的教育观。教师要以爱为基础,以爱为支点,以爱为动力全身心的去关心学生,才会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六、实例分析。

通过以下实例,看看具有教育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与社会中的一般常人在进行教育活动时的差别。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

“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学习过教育学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遵循教育规律,对教育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教育问题,正如陶行知先生对这个学生行为进行了恰当的处理。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有助于日常教育经验的科学思考;(二)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三)可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对。

一、二、三点可以进一步展开论述)

第二章教育功能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

a、正向功能 b、筛选功能 c、协调功能 d、社会发展功能。

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b)

a、正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负向功能 d、社会发展功能。

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c )

a、社会发展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d、协调功能

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 c )。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

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

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 a )。

a、谋生 b、传递 c、更新 d、创造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指由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者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指教育在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是我同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

5、教育的政治功能:指通过培养人和宣传政治路线、方针、主张,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来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