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7:25:28 阅读 7856

1、《绪论》 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2、教育概念:

广义: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狭义(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4、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

5、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论(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一种动物的生理现象。

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其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的无意识的模仿)、

上述教育起源论说法虽不相同,但实质相同,都没有注意到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地说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的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6、教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以生产力为根据和标志的划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以生产关系为根据和标志的划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五种教育。

以教育本身在历史进程中所显示的特征为标志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使用石器为主要标志的原始社会的教育;以使用铜、铁制手工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古代社会的教育;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尚未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

2.教育手段和方式很简单。

3.教育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奴隶社会的教育状况。

在奴隶制社会里,教育**为二,一是奴隶主的学校教育,一是劳动者的教育。就奴隶主的学校教育而言,主要体现了它的社会性(其核心是阶级性),它具有上层建筑的一般特征,而就劳动者的教育而言,则主要体现了它的生产性。若就奴隶制社会的整个教育而言,它仍然是生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封建社会教育:

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均是统治阶级通过教育者向他们的子弟传授本阶级的思想、统治术及相应文化的教育,而古代社会的劳动者的教育则都是在生产劳动中使劳动人民的子女掌握生产经验和生产知识的教育。因此,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只和经济基础、政治有直接的联系,而和生产没有直接的联系,由生产关系甚至政治直接决定,随着经济基础和政治的变革而变革,而不是被生产力直接决定并为生产服务的,也不是直接随生产的变革而变革的。

现代社会的教育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科学性日益提高。

3.教育日益被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步延长。

4.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与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7、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阐明教育原理的一门科学。

独立形态阶段 :

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把教育学作为单独一门科学提了出来。

2024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奠定了学科基础。首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洛克:《教育漫话》教育思想: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

卢梭:《爱弥尔》(2024年) 教育思想:自然教育。

康德《康德论教育》

18世纪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实验教育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8、教育从其产生以来,就具备两大最根本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9、人的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教育学要研究的是个体从7岁到岁即个体从儿童期,少年期到青春期这个阶段,即个体的基础教育阶段。

10、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

遗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到前提的作用。但反对遗传决定论。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例子:《近代特殊教育的开路先锋—依塔德驯化野孩教育实验的历史回顾》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反对环境决定论。

一)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

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

三)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例子“:鸡人苏吉特-库玛。

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

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决定着人发展的方向;

其次,教育给人的发展带来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第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到内在动力作用。

1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区别对待。

3、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要针对人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4、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互补性和协调性。

12、教育方针是指导教育领域工作的路线。教育规律是指导教育方针的依据和基础。

13、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对所要造就的个体的总的设想与规定。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1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培尔、裴斯特洛齐)。

2、 社会本位论(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

3、 文化本位论(李特、斯普朗格)

4、生活本位论 (赫特·斯宾塞、杜威 )

15、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6、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第。

一、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人和建设者,是反映教育价值取向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第二,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三,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

17、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学校的性质、任务、教育结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是教育制度的核心。

2024年,清**颁布《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学制。

2024年《壬子癸丑学制》,使得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

三种基本类型:双轨制(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单轨制(美国),分支制学制。

单轨制:指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系统,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的连接阶梯的学制。美国和日本的学制是典型的。

西欧英、法、德:双轨学制。 是指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

德国和法国---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就是分支型学制,中间型学制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共同的,儿童在接受了共同的基础教育后再分流,一部分继续接受普通教育,一部分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

18、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好学生或教书育人。

作用: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居于主导作用。

二、教师的社会作用

1、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塑造一代新人的思想品德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9、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合作性、繁重性、高度责任感

20、教师的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1)热爱教育,忠诚教育,献身教育。(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3)热爱集体,团结互助,互勉共进。(4)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结构(1)精深的专业知识。(2)广博的文化修养 。(3)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知识 。

3、教师的能力结构。(1)了解学生及与学生交往的能力。(2)教育传导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机智);(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6)创新的能力。

21、教师的专业发展: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

22、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人、儿童、学生,23、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 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教学相长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1、理解学生,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2、建立教师威信。3、转变角色,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24、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指为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25、素质教育的内涵:从社会和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宗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及整个民族的素质。

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特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生动、主动、活泼发展。

26、课程:广义: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的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新课程的理念:1、核心理念: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

2、基本理念:a、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b、统整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c、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d、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27、教学的含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

基本规律:

1、 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个性相统一 。

4、 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辩证统一。

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要求:传授科学知识,发挥科学本身的教育力量;寓思想性于科学性之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

2、启发性原则。(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