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7:08:28 阅读 9314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

1、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广义教育包括制度化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教育,他是众多形态教育的总称。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要素:学习者、教育者、教育影响。

1、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支撑性要素。

2、 学习者是教育的载体,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构成教育活动的驱动性因素。

3、教育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环境。

总之,三要素之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4、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论。

2、生物起源论。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在《各种人的教育演化》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活动,将模仿市委教育的途径之一。

4、劳动起源论,也称为社会起源论,恩格斯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教育是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西方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育法的书。中国的《尚书》《周易》《论语》都有丰富的教育思想,教育家有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以后教育学开始从哲学和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1、最先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发展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3、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3.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

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和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随着实验方式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实验教育学。1、德国人赖伊、梅伊曼,美国的杜威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后活动课代替分科教学,提出“教育及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

4.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阶段20世纪中期以来。 1、教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2、理论研究服务教育实践,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等人的理论研究被称为当代教育理论的三大流派。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教育过程》《教学理论**》《心的探索》等。 3、关注现代教育的整体改革,保罗朗格朗,终生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人,代表作《终身教育理论》,瓦阿苏霍姆林斯,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提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是其核心理论,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4、教育研究的科学分化与综合加深5、加强教育学元理论研究。

5.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受凯洛夫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 3、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2、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传播,文化交流功能 3、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4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第二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如在教育教学方法和原则上,强调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自学自得、循序渐进、取长补短、言行一致等;在师生关系上,注重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提倡教书育人、论学取友、生教重于言教等。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第。

一、就教育与社会生产里的关系来看:1、教育内容相对稳定与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矛盾,使得教育内容不可能随时把科学技术新成果都反映出来,他总是滞后于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内容具有超前性。

第二,就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来看。

1.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表现在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对教育的影,对教育思想、理论的影,特别是政治死刑和哲学观念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着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各种形式都会在教育内容中得到反映,也都会英气教育内容的变化,教育内容不能离开其而存在。

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互同提高的平行性,既不能割裂又不能相互替代。

2.教育在一定的调教下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在党教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力量,不革新教育经济就不能很好地发展的时候,革新和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就成为主要起决定性的方面。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发展的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要求,必须尊重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有具体到抽象。

2、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记载法杖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稳定的、典型的和共同本质的特征。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解短短的进行,在确定教育目标要求、阻止教育内容和采用教育方法是必须从个体身心的规律出发,根据学习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发展的差异性:教育教学中注意学生共性的同时,还必须研究个图身心发展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4、发展的不均衡性:人的身心的统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段,发展速度和水平是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方向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发展的互补性。

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1.遗传素质伟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可塑性。

3、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

4、 个性发展的概念:指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在社会实践中的自由充分发展,就是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第四章教育方针及目的。

1.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工作确定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

其内容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1.教育目的: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是教育方针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1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

2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人民满意。

3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4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5教育目的的价值基础:个人本位价值去向;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其管理规则。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1、双轨学制双轨学制中一轨由上而下的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教育。 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2、单轨学制单轨学制是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

六三三、八四、六。

六、四四四等多种分段。

以美国为代表。

3、分支型学制以苏联为代表。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年我国首次之制定但没有执行的学制“壬寅学制”又称为《钦定学堂章程》

年第一次制定并且执行的学制是“癸卯学制”又称为《奏定学堂章程》

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第六章课程。

1、课程的类型,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

1、课程即学科(教学科目)

2、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3、课程即学习经验。

4、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2、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论。

2、科学中心主义课程论。

3、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3、学科课程:指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离的安排他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是是用作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如我国的“六艺”

优点: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有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助于学习者系统知识的获得,有助于教学与评价的组织,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缺点: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授法,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学的知识支离破碎,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活动课程即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5、 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客服分科过细的缺点。

6、 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转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

1、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3、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4、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5、 实行**课程管理制度。

第七章教学理论。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的中心是上课。

2、教育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可门学科课程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巧和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体力。智力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加德纳“七智力”学说。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操,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3、教学过程的规律: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必然性。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