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7:04:28 阅读 4073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是关于教育的问题,它不仅要研究教育是什么或曾是什么,还要研究为什么和怎样教育;它不仅要研究教育规律,还要研究教育价值和规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即“教育”或“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或教育规律“。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只**教育的一般问题或知识,而不是教育的所有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基础学科之一。

2、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师素质,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3、苏格拉底:产婆术,将教师比喻成知识的产婆;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教学;

先秦《学记》,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提出“人人可通过教育培养**”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卢梭:《爱弥尔》 阐明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普通教育学的诞生,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4、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和生产。

5、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公平性。

自我教育内涵:1.自我教育是学习者自身主动接受人类文化和反思自己行为的过程:

2.是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3.

是主体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正确的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构建自我、凸显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自我教育结构:自我教育的结构应包括自我认识、自我完整、自我控制、自我评价。

自我教育要素:教育要素是教育的基本因素,但不是教育的所有因素。研究认为教育应包括二层次四要素,他由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两个层次构成,其中,教育主题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客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6、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的结构,促进教育体制的变革;

7、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教育所具有的对自身、其他事物作用的能力,它是教育本身具有的内在属性,是由教育的内在结构所决定的。教育功能是教育固有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定教育功能的客观存在是不明智的;教育功能是教育具有的、对其自身与其他事物产生影响的能力;教育功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教育功能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8、教育的内在功能:自我保存功能(基础)、自我更新功能(提高)。

9、教育的外在功能:育人功能、社会功能。

10、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孟禄),劳动起源(恩格斯),需要起源(杨贤江、钱亦石);

1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规格和质量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对教育方向的明确、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质量的评估等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育人功能:教育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化,促成个体由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

经济功能: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政治功能: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变革,传播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培养政治人才。

文化功能:教育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承、交流、普及与创新。

教育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教育:

生产水平低,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具体宗教性;教育对象没有阶级之分,教育无阶级性。2.

古代教育:教育目标的狭窄习性;教育对象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的强制性和**性;教育方法的机械性和刻板性。3.

近代社会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对象扩大,普及教育受到重视;教育途径扩大,采用班级授课制;资本主义国家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把教育作为国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生产和传播。4.

现代教育:教育对象继续扩大,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逐渐民主化;教育途径扩大,教学形式多样化、有效化,社会化程度提高;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增高;从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化教育。

教育特点:1.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2.具有积极性;3.人类教育的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我国当代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教育规模巨大,成就显著;教育决策欠科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教育经费短缺,投入不足;教师队伍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应试化倾向严重;教育发展不平衡。

如何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化和终身化?

公平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学生受教育公平;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促进中西部学生受教育公平;缩小校际差距,办好每所学校;缩小群体差距,教好每一名学生;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受公平教育;建立促进教育公平的长效机制。

终身化:变革学校教育,为促进人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强化继续教育,为提升人人工作能力提供保障;发展社区教育,为满足人人多样化学习需要拓展空间;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实现人人终身发展开辟道路。

1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它包括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13、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不同取向的教育目的观:1.个人本位论;2.社会本位论;3.文化本位论;4.生活本位论;5.伦理本位论。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全体学生适应时代变化的素质培养;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少数尖子学生的升学教育。

二)素质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观,强调各种基本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定质量高低。

应试教育只注意到升学的需要和升学素质的培养,忽视或放弃了其他方面的需要和其他素质的培养,导致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三)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条件。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只选择合适的学生提高升学率,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四)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注意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应试教育只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和个性发展。

14、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升专业发展自主性;积极参加教育改革;自觉从事行动研究;加强教育反思;主动参加进修培训。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1.提升师生交往的主体性,在实际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和人格;2.

强化师生交往的人文性,加强师生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师生情谊交融;3.构建和谐的主体间性,促进师生间的自我尊重和相互尊重,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

学生成长规律: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个别差异。

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15、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16、课程的不同种类:(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7、活动性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优: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缺:所获得知识欠系统性。

18、教学的内涵:在特定条件下,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血神高素质全面提升的活动。

19、教学过程的特点:(1)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知活动。(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教学信息交流与反馈的双边活动;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多执行、多级别、多类型的过程;

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0、教学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结合;(2)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3)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辩证统一的规律;(5)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互补;

21、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也称问答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22、教学方法的选择的依据:(1)依据教育的具体目的和任务;(2)依据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特点;(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质;(5)依据各种教学方法本身的功能;(6)依据教学时间、设备等其他教学条件;

2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贝尔——兰卡斯制度、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分组教学、特普朗制、设计教学法、开放课堂。

24、德育的概念:德育就是教育者按照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和法纪等教育、引导以及约束,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以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所期望的品德和受教育者根据教育者的要求提高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25、德育过程的基本原则:(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发扬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4)因材施教、(5)在集体中教育、(6)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

26、德育过程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教育法,(3)陶冶教育法,(4)自我教育法,(5)实践锻炼,(6)品德评价。

二、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1、教师的基本素养是什么?(解答)

答:(1)、高尚的职业道德;

2)、广博的文化知识;

3)、深邃的教育智慧;

4)、良好的身心素质。

2、教师的权利是什么?

答:(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