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我对本镇三所小学的40位任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是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
而且90的教师对现有备课评价方式深恶痛绝。
但又无可奈何。
我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种一是备课管理过分地注重教案篇幅、字迹、格式和数量,而忽视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过程主观因素,使得教师们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书写教案上。
加之教材稳定,同一教材用了几遍,教师重新撰写教案的兴趣减弱;教案汇编之类的出版物越来越多,也确有一些可借鉴、可选用的;显然,这样的备课现状,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二是教师任课门类多、任务重,也限定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致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参考备课手册教案范本和以往教案客观因素上。
三是教学管理上的某些规定如要求教案格式整齐划一,要求教案内容越详越好,等等,并且与教师津贴挂钩,使得一些教师不得不用有限的备课时间来抄教案,以应付检查。
上述三个因素决定了教师备课精力的一九开。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对现有的备课管理形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目前,对教师备课的管理最常用、最基本的方式是由业务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备课。
检查的形式要么是翻阅备课本,看看字迹是否工整、数量是否足、有没有超前备课等等;要么是进行教案评比中的展览。
所有这些做法都孤立地围绕备课本身,使教案成为中看不中用的展示品,削弱了备课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
而备好课的重要标志准确地说,最易于检查的标志,就是撰写好教学计划,其中主要是撰写好课时计划即教案。
然而,笔者于2023年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备课时抄现成教案的现象相当普遍①教案基本上是独立设计的6②教案上公开课时独立设计,平时抄现成的64③教案有空时独立设计,没空时抄现成的21④教案抄一部分,改一部分9⑤上课基本依据教案10⑥上课基本上不依据教案50二、问题的讨论1.是设计教学方案,还是编写教学剧本?这个问题如此表述,恐怕谁都会肯定前者,否定后者。
因为教案的本意就是教学的方案,怎么会是教学的剧本呢?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写详案的教师,把每一提问的回答,都写进了教案。
发展到今天,演变成对话式的教案师12÷3=4表示什么?生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这样的对话,在各种教案集中,在杂志上,已经司空见惯。
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教案,是教学设计呢?还是教学实录。
以致一些教师还以为当今流行对话式的教案。
也许,作者的初衷是希望夹进一些对话,使教案生动些,便于看出教学效果。
并没想到会给读者带来误导,更没意识到事先设计好学生的正确回答,无形中在执教者心里确定了该问题的一个标准答案。
这种答案客观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判断。
上课时,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期望学生按教案的设想回答。
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从学生口中说出标准回答为止。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一连叫起数个学生,回答同一问题,或者不厌其烦地启发、暗示、再暗示,为的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那句话。
我们说,备课时教师有必要充分考虑的,不是学生必须怎样回答,而是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进而设想教师应该怎样相应地给予肯定、补充、或纠正、启发。
至于把这些设想写进或不写进教案,则是次要的。
问题的实质在于,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教案写得再详细,也只是实际教学过程的一种设想和计划,是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基础和准备。
教案不是剧本,不需要设计好师生的对话;教学不是演戏,学生不是群众演员;上课不需要背台词、配对白,完成教案并不一定就是理想的课堂教学。
2.是理顺教学思路,还是确定教学细节?解数学题,强调解题思路要清晰,讲究纲举目张,以解题思路调动解题技能、技巧。
类似地,数学教学也必须重视教学思路。
这一方面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
因为教师的教学思路,对于学生的学习思维,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隐性的、影响深远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因此,通过撰写教案,理请教学思路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说课这种简便易行的教研方式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
在几次说课评比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说明教学过程的安排时,习惯于作具体的描述,而不习惯概括地说出每一步究竟干什么,常常给人教学思路不够清晰的感觉。
由此,注意。
观察目前教案中教学过程的段落,只见复习、引入、新授、练习等标题。
至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步骤,有,也有描述,有的还很详细,甚至将教师要说的每一句话包括一些十分平常的过渡语言都写了上去,但却不见概括这一步骤的语言或标题。
有一次,听一位青年教师上估算一课,感觉效果不佳。
课后共同分析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出了教学思路一教学估算的意义创设问题情景→感知有时只需计算大约是多少→引入课题二教学估算的方法教学例题→总结估算步骤→练习估算的第一步取已知数的近似值→练习完整的估算三教学估算的应用……循着这一思路对原教案稍作调整,在平行班又上一次,效果明显改观。
教师自我感觉教学进程心中有数,实时调控的目的性增强了,连过渡语言也更自如了。
可见,所谓理清教学思路,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设计的框架。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条理性和逻辑感染力,也有利于教师的随机应变。
因为按框架施教比按细节施教,具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和回旋余地。
当然,肯定理清教学思路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考虑教学细节的必要性。
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如人体的骨骼、筋脉与血肉,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3.是因人而异,还是千人一面?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教案的管理要求提的。
以前,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校检查教案,在教案本侧边盖上公章,使每一页的页边上都沾上一点红色的印泥,以此杜绝重复使用旧的教案。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但教学管理上的观念却没有大的改观。
代替盖章的措施是,发给教师统一的备课本,每学期一册。
更有甚者,对教案的篇幅,提出平均每课时至少多少页的要求;对教案的格式,如同小学生作业的书写一样,作出统一规定,称之为备课常规。
诸如此类的管理方式,司空见惯。
教师的教案如此缺乏个性,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来吗?人类已进入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使用计算机,难道我们教师的备课,就还有必要固守着老宅子,用笔、用人工继续抄下去吗?尤其是同一教材教了多年的教师,年年重复写一本书的教案,难免因厌烦而敷衍。
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写、重抄教案,作无用功,不如让教师对原有的教案加以调整、补充或修改、完善。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备课的效率,而且有助于积累、丰富和充实教学经验。
至于教案的详略,大可因人、因时而异。
一般来说,新教师缺少经验,教案应写得详细些;公开课的教案,为便于交流,宜写得详细些。
同样,教案的格式,也不必强求一律。
它取决于教师的习惯,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特点。
让教案体现明显的个性化倾向,比起千人一面的规范,利多弊少。
三、改进的建议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依照学科特点先后有序地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是备课的一个流程,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然而,这条流程在新形势下的该如何进行?1.提倡师师互动近年来,合作教学的一些主张,已被大家所认同。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颇受重视。
与此相适应,课前准备环节,也应提倡师师互动。
拟定教学计划,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学方案,编选习题作业等,都可以采取师师合作的方式。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形成互补结构,发挥群体优势,提高整体备课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信息的多元组合与思想的碰撞,为教学设计的创新提供条件。
至于合作备课具体措施,可以因校制宜。
2.提倡形式多样与其他教学问题一样,教案的书写形式也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师和所有课题的固定模式。
教案的撰写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综合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在脑海中对实际教学情境的设想过程,是教与学活动的构思、预演过程。
这一过程必然地带有教师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将这种鲜活、生动的个性化思维结果,削足适履地硬塞进一个刻板的教案模式之中。
一些学校试行备课与教案撰写的改革以来,教师的智慧与潜能得到了释放。
事实上,仅就教案的形式而言,除了采用课本满天星式、单元整体式、活页式、提纲式、**式、框图式之外,还可以有随笔式和备忘记录式。
当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内容的创新需要辅以形式的变革,加以更好的表现。
因此,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的目的,就是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3.提倡运用电脑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某些工作方式。
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也可以而且应该使用计算机,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在重复备课时,使用计算机方便修改,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有条件的学校,或者说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并改变那些形式主义的教案检查规定,使教师从重复抄写中解脱出来,集中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的创新。
进一步,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常用的教案格式,作为模板样框,储存在电脑里,使以后撰写教案时的一些常规项目,只需填空即可完成。
4.提倡教后札记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固然重要。
但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因此,教案实施之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分析反思,写教学札记,或者说教学随笔,可以不拘形式。
课后有什么感受、认识,或发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新的教学设想,就写什么。
可以一课。一记,也可以几课一对比、一小结。
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教学札记,有助于知教知学,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记取,对于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没有个性化的教师,那有多样性的学生?连教案写作模式都不创新,不敢创新,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四、改革备科评价模式。
科学的管理方法应将备课、上课、测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三者的结合让教师树立整体意识,知道备是为了上,上是为了学,而要使学生学好,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备课质量要高,从而激发教师增强备课质量观,谈化备课的应检性。
1、从说课看备课。
重视教研组的功能,教研组组织教师在开学初说课标、教材,间周教研活动说期间内的教法,展开互评讨论活动,并记录在案。
2、从课堂看备课。
组织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四人听评课小组。
推门听评课。
关注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知识衔接、教材过渡的情况,设置分等量表。
3、从教学**运用看备课。
教师课堂是否恰当运用**演示,化解重难点。
运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
4、从效果看备课。
检查作业通过率,测评合格率。
5、从课堂创新尝试看备课。
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尝试创新。
6、从教育科研看备课。
学期下达硬任务,按月检查教研笔记,督促教研进度,强调成果表达。
评价办法业务负责人推门听课,查备课本,教研笔记,访问学生,测评。
根据职业教师生命周期理论区别对待备课要求,营造和谐、民主的学术氛围,这样才符合认识规律,才能挖掘教师的潜能,焕发教师的创造才能,才能使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我对新课堂模式的思考
课改体会。在这个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新课改,课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在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也有许许多多的体会。一 新课改带给我们的好处 1 提高了我们对学习的兴趣。在这以前我们班以及其他班的个别同学都有厌学情绪,都不认真学习。在这之后,这些学生有了组长的帮助,他们和大家一起学习,便慢...
思品作业评价方式的新思考
在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作业是学生对教师实施教学目标情况的集中反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批阅学生作业的方式也要有一定的变化,适当地渗透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 要善于抓住对学生作业批阅的契机,优化评价方式,与学生平等对...
关于作文教学新的模式的思考
作者 夏彩云吴林祥。新校园 中旬刊 2011年第03期。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原因在于一直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教学模式之中 教师命题,学生写作 教师精批细改,或大笔一挥 阅 学生草草一翻,或干脆看都不看,往抽屉里一塞。教学模式僵化呆板,训练效果少 慢 差 费。假如说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还有一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