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寓言两则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南辕北辙》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解读那个去楚国人的做法,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联系生活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讲述故事:战国时期,魏王决定攻打楚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极力反对,贤人季梁也十分着急,就急匆匆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
你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想知道魏王最终会不会攻打赵国吗?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这个故事是《南辕北辙》。
2、板书课题(学生跟老师书空)。3、认识生字“辕”“辙”,初知词意。
1)、读准字音。(2)、根据偏旁推测字义。(3)、结合课件演示理解“辕”“辙”的意思。(4)、说说“南辕北辙”的字面意思。
4、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遍课文,做到:(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课文中生字词语不多,难度不大。我们一起来学习。课件出示词语,认读。提示其中轻声词语。
4、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现在能明白刚才说的“车辕往南,而车轮碾压过的痕迹却往北”是怎么回事了吧。再结合故事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三、品读故事,发表看法。
1、这个人能到楚国吗?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原因。(学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交流看法)
2、出示句子“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齐读。“硬要”是什么意思?
3、从**看出去楚国人硬要往北走呢?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劝导对话有几次,这个人以何种理由硬要往北走的。读书中做上标注。
4、学生自读,完成学习任务。5、指名读出对话,并出示。
6、交流:去楚国的人是怎样坚持往北走的?(1)文中第二次对话。
面对朋友提醒,理由是什么?从“没关系”中体会到什么?怎样读好两个人的这次对话呢?指名读。(2)文中第三次对话。
体会“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的表达效果。理解“把式”,体会再次坚持做法的理由。(3)文中第四次对话。
硬要”往北走的原因又是什么?“盘缠”是什么意思?(4)一连说了三个“没关系”,你从这个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
(5)怎样抓住性格,读好对话呢?同位练习。(6)分角色表演读。
7)讨论:他能到楚国吗?原因是什么?四、重点研读,揭示寓意。
1、课文是怎样点评这个人的做法的?学生读句子。
出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2、读读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
4、你想对那个人说什么?(学生自由想象说话)
5、寓言往往是用一个小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学生概括寓意)
五、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1、猜猜看,魏王听季梁说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后,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
2、生活中,有些人做事情时南辕北辙的行为可不少,你见过吗?谁能举个例子。(学生结合实际谈现象)
3、如果遇上这样的人,你怎么劝他?不妨也给他讲讲《南辕北辙》的故事。下面我们练习讲故事,讲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机动,根据时间可课上完成,也可布置课下完成。)
六、板书设计。
行动往北走。
马快)南辕北辙(车夫好)(盘缠多)
目标楚国。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南辕北辙
9寓言两则 二 一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南辕北辙 的寓意。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理解 把式 盘缠 硬要 的意思。3 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二 教学重点 理解 南辕北辙 的寓意。三 学练过程。第二课时 一 齐读 南辕北辙 二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三 自读自悟。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
9 寓言两则 课题解读。寓言两则指 亡羊补牢 和 南辕北辙 两则寓言均出自 战国策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常通过短小的故事,揭示出某种道理。亡羊补牢 中的 亡 是丢失,牢 指羊圈。南辕北辙 中的 辕 是古代马车前的两根车杠,辙 是车轮走过路面后压出的痕迹。自主学习。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 理解课...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人教版 苏教版
寓言两则 教案。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生字 会写9个生字 理解 焦急 纳闷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抓住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 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