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版

发布 2020-11-03 16:56:28 阅读 9643

【学习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象并揣摩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交流学习这首诗歌后的心得。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

1.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乐府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素自然。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2.正音、句读。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yí)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疏通诗意。

十五少年参军出征,八十老翁才得还乡。

路遇同乡便把话问:“我的家中还有何人?”

从远处看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

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

舂罢谷子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羹。

羹饭全熟端将出来,举目无亲与谁共享。

步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泪满衣裳。

二、合作**。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塑造的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3.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明确:①以哀景写哀情,情景交融;②运用白描手法,粗线条勾勒画面;③语言朴实,情真意切(乐府诗的特点之一);④叙事为主,辅以描写、抒情,故事性强(乐府诗的特点之二);⑤创作风格——现实主义(乐府诗的特点之三)。

三、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总写十五从军。

八十得归。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伤悲荒冢累累。

泪沾衣裳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灾难深重。

学习目标】1.结合写作背景,了解本词的大意。

2.找出本词作者所选取的意象,分析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感情。(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概括本词主旨,并谈谈作者的哪些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抗金将领。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朗读本词。

3.了解词的内容。

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词意。

二、合作**。

1.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感。

明确: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

2.怎么理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话?

明确: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的爱国深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3.小结本词的艺术手法。

明确:鲜明的对比手法:

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迈,壮志成空。

梦境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洲,投闲置散。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

4.概括本词的主旨。

明确:本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作者壮志未酬、岁月虚度、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不平之情。

三、板书设计。

诉衷情上片回首当年。

着眼现实。下片年老体衰。

壮志难酬杀敌报国雄心壮。

年老体衰空自叹。

学习目标】1.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2.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揣摩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3.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词风豪放,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2.写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2024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朗读本词。

二、合作**。

1.词的上阕用了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登楼远望,不禁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感。其中“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千古兴亡多少事”,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问答具有强烈的抒**彩,词人胸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2.有人说“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语双关,你同意吗?为什么?

明确:同意。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概括本词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三、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

北固亭有怀上片望神州。

北固楼。千古事。

长江流写景。

下片万兜鍪。

战未休。谁敌手。

孙仲谋怀古感慨兴衰。

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学习目标】1.理解词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的主旨。(重点)

2.学习词人借典故抒情的方法。(难点)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秋瑾,2024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璇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202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2.创作背景。

2024年春,王廷钧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成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3.朗读本词。

4.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

二、合作**。

1.《满江红》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2.分别归纳词的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明确: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惆怅。

3.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这首词写出秋瑾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被人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愤愤不平,表现她侠义满胸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三、板书设计。

满江红。秋瑾。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2.揣摩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首散曲的主旨。(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

著有《王西楼乐府》。

2.背景知识。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3.朗读散曲。

4.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曲意。

二、合作**。

1.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明确:喇叭虽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者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

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讽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丑恶嘴脸。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依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横行霸道。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词,是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词作。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 诗人之一,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豪迈而悲壮深沉,他为祖国留下大量的作品,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抒写回顾了作者当...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词,是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词作。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 诗人之一,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豪迈而悲壮深沉,他为祖国留下大量的作品,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抒写回顾了作者当...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白杨礼赞》教案2北京课改版

17 白杨礼赞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导人新课。2 解题 礼赞 是表示崇敬和赞美之意,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3 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多白杨进行礼赞的?请找出来,反复朗读,加以体会。明确 第1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