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水调歌

发布 2020-11-12 06:00:28 阅读 2678

《诗词曲五首》之《水调歌头》教案。

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诗词曲五首》中的一词——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苏轼的作品。也是初中阶段作为精讲课文的第一篇词作。本词的内容结构是:

小序:点明创作的时间,背景。

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愤世独立、自现孤高下片:用月衬情、旨在怀人、意境豁达、以理遣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落实背诵。2、能力目标: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3、情感目标: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创意。美读品味积累。

为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意境,提高审美情趣,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分四个步骤完成:唱月——读月——品月——说月。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唱月(导入)。1导入语: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关于“明月”歌曲。看你们听后,能不能告诉我歌曲的名称是什么?懂唱的同学也可以跟老师一起唱,好吗?

师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生说出歌曲名称:——

、板书课题:水调歌头——苏轼(北宋)3、简单了解作者、作品。

1)、请学生说说:“我所知道的苏轼”。(教师简明板出相关信息。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他的词一洗柔弱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新人耳目,又不拘格律的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

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2)、请说说宋词在结构形式上与唐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明确。)词:词**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椐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

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二、读月(朗读感知。)

过度:那么,这首词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因何而写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不会读的字圈出来。

2、师范读全词。要求:生注意听读,给不会读的字音在相应位置注上拼音。(1)给划线的字注音:宫阙琼楼绮户婵娟不胜寒丙辰。

2)问:听出了什么感情?(生答:伤感的、悲切的、孤独的……师点拨小结:抑郁中含有旷达、惆怅含有乐观、悲伤含有舒展)

、师再次范读课文。要求:轻声跟读,注意模仿老师朗诵的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

4、师生高声朗读全词。

问:谁愿意站上来,展示你的朗读能力?(若干学生朗读。

学生点评。教师总结。)5、生自由诵读课文,并根据文下注脚讨论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解释下列词语:把:持。

不胜寒:禁不住。何似:

**象是。朱阁:朱红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无眠: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6、点读。要求:以“月”为中心,从词中挑选几个动词,放在“月”的前面,构成一组短语,看看苏轼对月做了些什么?(如:问月、归月、恨月、共月)

三、品月(品读**)。*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明确:“我欲乘风归去”。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醉意朦胧?

明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何无眠?

明确: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要求:根据原文在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语句或词语。)

练习:词中作者的感情由()到(),最后又说(),以()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所苦的()胸襟。

明确:由(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感悟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课堂小结: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四、说月(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说,在你的记忆中,中秋的月亮是怎样的呢?2、你能说出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吗?(学生自由发言。)3、全体试背诵全词。

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词。◎板书设计:水调歌头。

苏轼(北宋)

小序时间背景。

上阙(问)(归)——失意、离愁—乐观月。

下阙(恨)(共)——抑郁、惆怅—旷达。

译文: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

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 2课赤壁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3.熟读并背诵诗歌。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历史当中学过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并且在课外名著 三国演义 中对赤壁之战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因而对于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来讲,从历史背景上来说是很轻松的。从诗词上来看,八年级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复习

作品文学常识作者情感名句积累名句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诗豪 既表现了作者自己被贬遭弃的心酸悲愤之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心酸悲愤之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喻手法 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案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教学案。教与学要求 1 了解诗人生平。2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 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教与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望岳 春望 望岳 一导入 介绍背景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