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学案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曹建华

发布 2020-09-14 12:08:28 阅读 8974

溶液的形成学案(第一课时)主备人:曹建华。

学习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及用途。

2、会判断常见的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一、溶液。我会学】

实验9-1, 观察现象填写现象在p26页**。

阅读教材p26-27

1、概念:2、特征和。

同步练习】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上层和下层密度的大小( )

a、上层大 b下层大 c一样大 d不能确定。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一周后,kno3将( )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

3、组成和。

溶剂---溶质---

讨论: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碘酒,乙醇汽油,盐酸中的溶质和溶剂又是什么?

4、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思考: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情况是否相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一样?

演示实验9-2 将教材p28**填充完整。

5、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溶解能力)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溶解能力)也不一样。

6、溶液的用途。

我会做】: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啤酒 c.蒸馏水 d.眼药水。

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食盐水能导电是因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c、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d、溶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还可以是气体。

溶液的形成学案(第二课时)主备人:曹建华。

学习目标:1、认识简单的悬浊液和乳浊液及其特征2、理解洗涤油污的几种不同原理。

3、认识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并运用。

【 实验9-3和实验9-4 】 填写教材p29页的两个**。

一、 乳浊液。

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2、特征:不不。

3、乳化剂: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的试剂。所起作用叫作用。常见的乳化剂为洗涤剂。

交流总结】生活中洗油污的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一样吗?

随堂检测】1、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二、悬浊液。

1、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2、特征:不 ,不 。

三、溶液与浊液的比较。

四、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实验方案:实验记录:填写p30页**。

结论:氢氧化钠物质溶解时放热使溶液温度 ;硝酸铵等物质溶解时吸热使溶液温度 ;

氯化钠等物质溶解时放热吸热不明显,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溶质溶解时水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扩散过程:吸热(q吸) 水合过程:放热(q放)

当q吸》 q放,则水溶液温度 ;当q吸< q放,则水溶液温度 ;当q吸= q放,则水溶液温度 。

小结:常见的溶解放热和吸热的物质有哪些?

放热的:吸热的:

随堂检测】2、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a.食盐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3、往试管里的水中加入少量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某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端水平的红墨水发生了变化,左边红墨水面上升,右边红墨水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 活性炭 d氯化钠。

溶解度学案(第一课时) 主备人:曹建华。

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区别和转化。

2、结晶。思考: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实验1:向10毫升水分几次等量的不断加食盐搅拌观察。用硝酸钾代替食盐不断加入10毫升水中,直到有固体剩余,然后加热观察,再加硝酸钾搅拌。等溶液冷却再观察又如何?

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

3、相互转化:(注意氢氧化钙和气体的特殊性)

思考:饱和溶液必须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什么?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4、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 。

同温下,同种溶质的比一定要浓。

二、结晶与海水提盐。

1、结晶:固体从溶液中以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2、结晶的方法和。

思考与讨论:海水提盐的过程是怎样的?阅读教材p35

随堂检测】1、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溶液中有固体物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加入该溶质不能再溶解的溶液。

2若要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加蔗糖 b、蒸发溶剂 c、倒出一部分溶液 d、降低温度。

3、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克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学案(第二课时) 主备人:曹建华。

学习目标:1、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讨论:在上一课时中,常温下等量的水溶解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呢?如果将水温提高,最多能溶解的固体的量是否会变化呢?

一、 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一定时,某固态物质在溶剂(一般指水)里达到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1)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2)外因:主要是 。

3、五个要素:(1)指明一定的。

2)溶剂为。

3)溶液的状态必须是 ;

4)溶解度的单位是。

5)未指明溶剂,则认为是溶剂。

4、计算:溶解度(s)=(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克。

5、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见教材p36资料)

思考:“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约为0.17克,请问氢氧化钙属于物质?(填“易溶”、“微溶”、“可溶”或“难溶”)

二、溶解度曲线。

1、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坐标表示 ,纵坐标表示。

2、意义:1)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

2)两条曲线上的交点表示 。

(3)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上方的点表示。

4)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3、规律:

4、应用:思考与讨论:为什么北方的盐湖有“冬捞碱,夏捞盐”之说?(碱指碳酸钠,盐指氯化钠)

随堂检测】1、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i 34.0 g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80**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3、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b 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

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

溶解度学案(第3课时)主备人:曹建华。

学习目标:1、理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的综合应用。

回忆固体溶解度的意义与规律。

情景呈现:为什么啤酒瓶摇晃振荡后再撬开时会喷出很多泡沫?

一、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101kpa和一定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时的气体体积。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 了解溶液 溶质 溶剂的概念 2 溶液在生产 生活 实际中的一般应用。学习重点 溶液 溶质 溶剂的概念。学习难点 溶质 溶剂的判断。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 溶液。自主学习 课本26页 29页,完成以下问题。1 什么叫溶液?什么叫溶质?什么叫溶剂?2 最常见的溶剂是...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导学案

3.实验9 2 碘和高锰酸钾溶解性的比较。小组合作共同 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下表。通过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1 实验 1 和 2 的现象说明 2 实验 1 和 3 的现象说明 4.实验9 3 向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中,用滴管沿着试管内壁逐滴滴入2 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有什么...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课题 9.1溶液的形成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两部分。一 溶液概念的形成。理解溶解的微观实质及溶液的基本特征,知道溶质 溶剂和溶液之间的关系。二 知道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能解释一些相关生活现象。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