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三四周导学案

发布 2020-08-08 22:31:28 阅读 4686

第一课《比例的认识》导学案。

学段单元主备学校初审人终审人授课班级备课组。

小学二。李家堡中心小学。

年级课题主备人。

六年级比例的认识。

学科课型执教人。

数学新授。合作团队。

授课时间。补充。

学习目标。1.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

2.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1.4=12:14=6:7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12:163/4:1/8合作**: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谈话:哪两张**像?为什么?

2)引导、交流。**放大前后长的比是12:6,宽的比是8:

4,两个比化简后都是2:1,它们的比值都是2。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12:6=8:

43)揭示定义:(板书)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丰富对比例的感知。

讨论:(出示问题)“分别写出每张**长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小组交流:第一张**长和宽的比是6:4,第二张**长和宽的比是3:2,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5。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比相等,因此组成比例。

3.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

小结: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的比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4.学生自主写比例。

引导:既然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你能很快写出一个比例吗?生尝试。

交流:你怎么能写这么快,请你介绍一下方法。巩固练习:

谈话:你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了吗?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

1.完成“练一练”第2题出示题目,学生板演,交流叙述:为什么第1组和第4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注意提醒叙述的条理“因为所以能(不能)”2、完成练一练第1题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

导学反思。第二课《比例的应用》导学案。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1、教学例2。(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①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

1+4=5浓缩液的体积:500×=100(ml)水的体积:500×=400(ml)答:

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补充练习。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

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①三个班的总人数:

47+45+48=140(人)②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94(人)③二班应栽的棵数:280×= 90(人)④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 96(人)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5)学生进行检验。

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的第题。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题。

教学反思:第三课《比例尺》导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说说图形的放缩过程中,为什么形状不变?二、设问导学呈现情境图。

思考、讨论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100厘米)图上距离比例尺定义:比例尺实际距离。

三、达标检测。

1、独立完成p22页第题。

2、p23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化成相同的单位后再计算。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四、巩固练习。

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厘米,求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五、拓展延伸指导完成p23页第5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第四课《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导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

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培养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组内)举例说一说正比例和反比例。

二、设问导学(四人组内)呈现情境图。

她们谁画得像呢?

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名学生是如何画的。

1、笑笑: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量多少?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

笑笑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2、淘气: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淘气也是按相同的比来画。小结。

他们都是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得像。

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

将较大的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能量出原来的长和宽缩小相同的倍数,才能画得像。三、达标检测"画一画"**活动。

打开课本p28页,引导学生把原来的长和宽按3:2扩大。小组交流后,独立操作,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图形的缩放。

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得像。

五、六、七课比例的练习卷。

一、填空:1、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6,其中一个外项是23,另一个外项是()。

2、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是(),如果它一定,那么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3、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三个数量中,当()一定时,()和()正成比例。4、如果y=5x,那么x和y成()比例。

5、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2千克∶250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7、一个三个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4∶1,这是一个()三角形。

8、如果7x=8y,那么x∶y=()

9、大圆的半径与小圆半径的比是3∶1,则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面积的()倍。

10、五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刚好可以拼成一个如图的大长方形,,那么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11、小华身高1.6米,在**上她的身高是5厘米。这张**的比例尺是()。

12、甲数是乙数的2.4倍,乙数是甲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甲数占两数和的()(

13、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0%,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女生比男生少()(

14*、已知甲数的16相当于乙数的15,那么甲数的一半相当于乙数的()

二、判断题:

1、小红的身高和体重总是成比例。()

2、成正比例的量,在图像上描的点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3、比例尺是一个比。()

4、实际距离一定比相对应的图上距离要大。()

∶7不论是化简还是求比值,它的结果都是等于3。()

三、选择题:

1、不能与3,6,9组成比例的数是()(1)2(2)12(3)18

2、把1.2吨∶30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1∶250(2)1200∶300(3)4∶1(4)43、把5克盐放入5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是()。1)1∶9(2)1∶8(3)1∶10(4)1∶114、下列几总量中,不是成反比例的量是()。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3)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五、解比例。

35∶x=13∶2x∶5=0.46∶4.618111=x222

1.2x = 451.25∶0.25=x∶1.634∶x=3∶12

八.应用题。

1、一个半径长是4毫米的圆形零件,画在一幅比例尺是25∶1的图纸上,它的图上半径是多少厘米?

2、把280棵树苗栽在两块长方形地上,一块长15米,宽8米;另一块长12米,宽4米,如按面积大小分配栽种,这两块地分别要栽多少棵?

3、配制一种农药,其中药与水的比为1∶150。①要配制这种农药755千克,需要药和水各多少千克?②有药3千克,能配制这种农药多少千克?

如果有水525千克,要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放进多少千克的药?4、下图的比例尺是求这块梯形地的实际面积。

5、给一座房屋的地面铺方砖,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需要2000块,若改成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用多少块?

6、水泵厂原计划每月生产120台水泵,半年完成任务,实际提前两个月完成,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台水泵?

7、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期限为10天,10天后要按每天每册0.5元收取服务费。小明借了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5页,16天能全部看完。

请你帮他算一算,他至少每天要看几页才能准时归还而不必交延世服务费?

8、威海市某化工厂六月份计划生产消毒液10000千克,前12天生产了4200千克,照这样的工效,全月能完成消毒液的生产任务吗?

9、有一种小瓶装消毒液净重50克。小明妈妈买回8千克瓜果,现需将这些生吃的瓜果进行消毒,取出10克消毒液需加水多少千克?

九、将下面两题分别列出二种不同算式。

1、学校里有16棵李树,李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3,两种树共有多少棵?

2、粮店运进大米和面粉的质量比是7∶4,已知大米比面粉多运来450千克,运进大米、面粉共多少千克?

十、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1、修一条公路,总长124千米,前20天修了15.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

想:照这样计算说明()定。()和()成比例。

解法一:设修完这条路还要x天才完成。

解法二:设修完这条路一共要x天。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可以到达乙地,如果每小时行60千米,可提前几个小时到达?

解法一:设可提前x小时到达解法二:设提速后x小时到达乙地。

3、一套课桌椅的价钱是105元,其中椅子的价钱是课桌的57。椅子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4、枫叶服装厂接到生产一批衬衫的任务,前5天生产600件,完成了任务的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任务一共需要多少天?(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S版六年级下册三四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 科学与发现 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 两小儿辩日 种瓜得豆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是精读课文,飞天圆梦 童年的发现 是略读课文。两小儿辩日 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离地球的远近问题。双方争执不下,孔子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儿笑话。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三单元 10.两小儿辩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 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懂文中字 词 句的意思。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孔子因博学被人们称为孔圣人,可是有一天,他却被两个小孩的问题给难倒了,那是什么问题呢?二 预习检...

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班级课题学习目标。六年级。科目。藏巴哇九年制学校2015年春季学期导学案。英语五 1 编写教师。陈周强。达标检测。一 选出每组中不同类的一项。washed b.played c.good d.cleaned last week b.tomorrow c.this weekend d.next w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