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学案

发布 2020-03-09 10:32:28 阅读 5436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总第( 1)课时

执笔人:王海梅审核人: 李淑琴授课时间:2014 ,9,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索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能力与习惯。

学习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索过程。

学习难点: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

学法指导:小组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50°,那么∠b= ∠c=

3、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14 cm,则它的周长等于

4、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果ac=12,bd=8,则ab的取值范围是。

二、课堂研讨。

一、课内探索新知。探索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

3、菱形的对称性:

二、小组合作:

1、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2cm、8cm,则菱形的面积是 ,周长是

2、已知菱形两邻角之比是5:1,若菱形的高是2cm,则菱形的周长是

3、已知菱形abcd中,若∠abc=120°,则bd:ac

4、菱形两邻角之比为1:2,菱形周长为40cm,则较短对角线长为

5、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b=5cm,ao=3cm,1)求ac与bd的长。

2)在(1)的情况下,则菱形的面积是多少。

例1 如图1-2,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 与bd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师生共析:①因为菱形的邻边相等,一个内角是60°,这样就可以得到。

边△abd ,bd=6,菱形的边长也是6。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得到直角△ao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ob=3,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oa的长度;再一次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ac=2oa,求出ac。

解略。三课堂练习。

1、如图, 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a:∠abc=1:2,求∠abd的度数与bd长。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它的边长为多少?

3、菱形abcd的周长为16厘米,∠abc=120°,求对角线bd与ac的长。

四、拓展延伸:

1、已知菱形周长为80,一对角线长20,则相邻两角的度数为。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6cm,db=8cm,ah⊥bc于点h,求ah的长。

五、检测反馈。

1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 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 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

2、将一个长为10cm,宽为8cm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后,沿所得矩形两邻边中点的连线(虚线)剪下,再打开,得到的菱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3 ,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则它的面积是cm2.

4. 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是16,∠a=60°,则对角线bd的长度为( )

a.2 bc.4 d.

六、作业课本4页知识技能 1, 2,3,4

七、课后反思。

八、学后记。

九年级数学学案

第24章第12课时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编者 刘恩华。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在直角坐标系内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测量或操作,发现和总结变化规律,加深对图形的变换的认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过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 旋转 轴对称 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例图24 6...

九年级数学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定义,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培养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学习重点 圆的定义理解。1.在圆上的点,都满足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在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上。一 练一练 1.o的半径10cm,a b c三点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8...

九年级数学学案

九年级数学 上 导学案 第四章 4.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学习目标 1.掌握配方法的解法步骤 2.学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课前预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课本130 132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回顾完全平式 2.回顾运用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具备的特点。3.添加适当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