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 教案

发布 2023-11-14 11:42:13 阅读 8371

日期课题。

周次。1.5物体的溶解。

课时1/重点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的**过程。教学反思。

教材解读。难点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的**过程。

学情。占用时间。

环节预习检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检测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以蔗糖在水中溶解为例,了解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

提出目标。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物质溶解的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亲身体验科学**的基本过程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

知道本节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生反馈教师。

一、【导入】冲糖水的故事。

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

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女孩:“为什么呀?”

提出问题】:某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吗?【建立假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二、【新课教学】一、物质的溶解性。

根据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1-41所示,将1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进行充分搅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2)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的数量,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1.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在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我们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

仔细观察,并讨论相关结论。

讲解剂里的溶解性不同。例如,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而泥沙就难溶于水。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呢?

我们一起来**。固体药品选用硫酸铜白色粉末,溶剂选用水、酒精。(1)提出问题:

根据研究的内容,提出**的问题:?

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对每一个假设,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检验。目的:验证溶解性是否与温度有关。条件控制:温度不同,溶质、溶剂一样。

实验方案:(1)在室温下用一定量(100克)的水中加入硫酸铜直至不能再溶解为止。

2)升高温度,观察溶液是否可以继续溶解硫酸铜。(3)降低温度,观察此溶液中是否有固体析出。

结论:对于同一种溶质、溶剂,温度改变,溶解性改变。3.溶解的吸热与放热。

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如何确认吸热或放热?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假设?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如何把硫酸铜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

4.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浓溶液,含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叫稀溶液。

1、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提出问题:影响。

物质溶解性大。

小因素有哪些?

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当堂检测。完成当堂检测的练习题。

2、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培优扶差。1.4物质的溶解性。

板书设计。一、物质的溶解性:

1.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是有限的2.物质溶解性与溶质、溶剂、温度、压强等有关。

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完成作业本相应的章节。

物质的溶解 第一课时

课题 沪教版第六章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第一课时 丹阳市第三中学单陶文。一 设计思想。1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2 积极倡导学生自主 合作...

物质的溶解导学案第一课时

6 1 物质的溶解 课时1 导学案 主备人 张新华审核人 一 学习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 课前预习 1.常见的分散系有悬浊液 和溶液。2.物质溶解后形成的混合物叫溶液。三 合作 实验一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形式有哪些?有何区分和...

《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物质的溶解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物质的溶解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积极地调动学生,使学生的倾听达到理想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的倾听能力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而影响高效课堂的建设。学生倾听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不会听,比如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