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社戏教案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1 07:55:06 阅读 9412

16社戏。

鲁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迅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第一人称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农家少年高尚纯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才干。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3.学习通过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4.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物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2.体会小伙伴之间高尚纯朴的友情。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难点:

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分明的写法。疑点:社戏并不好看,但为什么“我”不能忘怀。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

讲读型。

基本教学思路:阅读——概括——揣摩——分析。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

1.了解文章的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2.分析课文的第。

一、三部分。(二)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2.课前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惮(dàn)踱步(duó)归省(xǐng)行辈(háng)..撺掇(cuān duō)凫水(fú)潺潺(chán)宛转(wǎn)..2)复述看社戏的过程3.综合**(1)整体感知。

文章以“社戏”为线索,按“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情节发展过程,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2)问题**。

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情节写了哪几件事?

中心情节是去赵庄看社戏。写了戏前的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等几件事情。

除了看社对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什么事情?

还写了随母亲省亲,去平桥村小住的生活及末尾六一公公送豆。

根据课文内容,大体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3段)看戏前;第二部分(4-30段)看戏中;第三部分(31-40段)看戏后。

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可以反映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哪一个词?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乐土”。因为:一是“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二是可以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三是可以钓虾、放牛、体验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这一部分与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这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中心事件是看社戏为何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

深化主题的需要。老人孩子纯朴善良可爱。

课文最后一句“真的,——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不能删去。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4.反馈练习:(1)解词:

社戏归省乐土消夏(2)为什么我会觉得平桥村是“乐土”?5.小结:(三)延伸拓展。

你经历过什么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说一说。(四)板书设计:

平桥村是乐土。

受到优待免念古书钓虾放牛。

老人孩子纯朴善良。

好豆好戏。

社戏第一课时教案

自主高效课堂备课教案。学科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理清故事情节,能够划分课文的层次。语文年级。七年级主备人。时间。2014年4月。16 社戏。1 识记作者及其相关知识。2 掌握课文后列举的重点词语。3 理清故事情节,能够划分课文的层次。教学 预习内容。多 课时。1课时。了解作者 简单了解 社戏 自读...

社戏 第一课时 教案

16 社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2 学习 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学习 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 导入 5分钟 1 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不作阐发,意在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2 教师语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

《社戏》第一课时教案

16 社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社戏的相关知识,掌握生字词 2 复习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3 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童年引读。童年,像一条七色的彩虹,时常引导我们走向梦的故乡 童年,像一首动听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