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白杨礼赞第2课时

发布 2023-11-10 20:40:02 阅读 1389

上壁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白杨礼赞》总第二课时。

备课人:王明政九年级班姓名: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三)白杨树的形象。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白杨树的有关语段品析。

2.合作**白杨树的形象: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作者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来刻画白杨树的外形。

总:力争上游,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性格:倔强挺立分:干:丈把高丫枝:向上,靠拢。

叶:向上皮:光滑,淡清色力争上游,(四)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认真研读课文第7段,初步**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树种进行对比。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

作者列举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的写法,就是借物咏人的写法。

注意,在文章第7段,完成了由树→人的转化,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两个相似的地方突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合作理清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3.**作者是如何用四个反问句逐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明确: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

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

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这组反问句主要是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结构相似而有所变化,内容相近而不断深化,清楚地表明本文歌颂和赞美的真正对象是“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中国的抗日军民。至此,作者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基本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清楚明确。

4、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目的何在?明确:茅盾同志回答说:

“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结尾把楠木和白。

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

军民,斥责“积极**,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5.尝试背诵这一段。(提示:应注意结合前面所作的分析,理清该段层次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记忆。)三、总结归纳全文。

1.**"不平凡"与"极普通"是否矛盾。为什么2.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3.概括本文写作特色:(注意象征手法与托物言志的运用。)

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

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四、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时有关知识;2.背诵第七段。

3.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挖掘其精神内涵,尝试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段左右的文字。(选做)4、阅读训练。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能出白杨树精神美的一项是:()分。

.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b.一律向上、向上发展、高到丈许、c.参天耸立、紧紧靠拢、成为一束d.光滑而有晕圈、泛出淡青色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分。

.白杨树有些叶子是斜生的。b.白杨树一般只有碗口那样粗,但可以长到两丈高。c.白杨树给人具体的形象感觉是笔直的。

d.白杨树是一种值得赞美的树。3.加横线句子宾语的中心语是:()分。

.倔强挺立的一种树b.树c.一种树。d.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分参天---旁逸斜出---上文的结构特点是:()分。

.先总后分b.先分后总c.总分总。

.把下边的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排列位置归类:3分碗努雪圈闷颈上形下声:

__下形上声:__左形右声:__右形左声:

__内形外声:__外形内声上文段的首句从句子用途方面分属:()分。

.祈使句b.疑问句c.陈述句d.感叹句8.上文选自课文《》,作者___

附:1,象征:通过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1,比喻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2,一般比喻,其喻体在全篇中不占主要地位,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象征则相反。

3,比喻适用与各种文体,象征用于抒情性文体。

白杨礼赞 第一课时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2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3 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准备多 课件。设计思路。白杨礼赞 是一篇名篇,更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为了...

《白杨礼赞》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2 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3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 质朴 团结向上 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字词,简介作者 时代背景 2 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 3 重点讲读第二部分 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过...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案

赣榆华杰双语学校生本高效课堂语文教案。编号 003 日期 2月14日编写人 焦艳萍审核人 复备时间上课时间。课题 白杨礼赞 第一课时。自学课导学 预习课 晚自习30分钟 30分钟内完成以下任务 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2.深入学习课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早读课 30分钟 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