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案

发布 2023-09-12 16:35:52 阅读 2593

赣榆华杰双语学校生本高效课堂语文教案。

编号: 003 日期: 2月14日编写人: 焦艳萍审核人: 复备时间上课时间。

课题:《白杨礼赞》第一课时。

自学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30分钟)

30分钟内完成以下任务:

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2.深入学习课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早读课:(30分钟)

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感情。 对子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看谁读得有感情!

2.画出文章的四字词语,读读写写,理解词语的含义。

检效:小组长检查早读目标的完成情况,老师抽查目标的完成情况。

展示课导学】

教学目标:(1分钟)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清本课的层次结构。

2.深入学习课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反馈课导学日日清”达标训练检测题。

书写等第达成等第。

一、基础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倦怠地壳恹恹( )

晕圈婆 suqiú( 枝秀qí(

2.解释词语。

妙手偶得坦荡如砥。

纵横决荡旁逸斜出。

二、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1——5题。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

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空旷、辽阔、平坦)。

2.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5.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答案:答案:

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二、作家作品。

1,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子夜》、《春蚕》、《秋收》、《残冬》、《蚀》三步曲、《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合作交流解读**。

1. 找出文中描写黄土高原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思考: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

明确: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

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

深入研读把握主旨。

1.白杨树的“不平凡”各表现在哪几方面,各突出什么美?

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说明“礼赞”的原因。具体从三方面赞颂:生长环境不平凡---景色美;外部形态不平凡---形象美;内在气质不平凡---精神美。

最后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景到树,由树到人。达到托物言志目的。

)明确:总的形象:力争上游干:

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态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

光滑淡青色(质朴) 参天耸立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2.见参考书。

3.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日日清。1.平坦。

3.(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4.第二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5.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

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白杨礼赞》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2 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3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 质朴 团结向上 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字词,简介作者 时代背景 2 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 3 重点讲读第二部分 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过...

白杨礼赞 第一课时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2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3 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准备多 课件。设计思路。白杨礼赞 是一篇名篇,更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为了...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 白杨礼赞茅盾。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和象征手法。2 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教学重点。1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2 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解 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具 白杨树 黄土高原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 一 预习检查。1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