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第一课时教案

发布 2023-09-12 16:35:51 阅读 2107

师说。一、导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而且在座的各位在不久的将来,也都会成为教师中的一员。大家对教师这一职业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

二、文学常识 :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韩昌黎。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

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三、写作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四、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唐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五、解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六、文中生字注音。

愚昧(yú)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相师(xiāng)

谀 (yú) 郯子(tán) 苌弘 (cháng) 老聃(dān)

蟠 (pán) 经传(zhuàn) 贻 (yí) 巫医(wū)

七、研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研读第一段。

请一位学生来读第一段。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先自己翻译第一段,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

教师对第一段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并指出应掌握的重点字词。

再次让学生串译第一段。

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分析第一段。

提问: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人为什么要从师?

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思考:第一自然段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从哪几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阐释?

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从师的必要性。

从两个角度阐释人非生而知之者。

择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之所存。

学生结合板书,课堂背诵,教师巡回检查。

齐声背诵第一段。

师说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介绍作家作品,了解时代背景。2.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思路。4.研读文章第一段。知识导学 1.作者介绍 凤凰新学案p27 2.解题。说 是一种议 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 比 论 随便些。初中学过的 捕蛇者说 马说 等等都属 说 一类文体。说 古...

《师说》第一课时

教案。课题 师说 第一课时。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 破 立 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2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3 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 坚持真理的精神。重点与难点 破 立 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教学设想 1 多 辅助教学。2 诵读法 讨论...

师说第一课时

师说 导学案。科目 语文班级 2013级课型 复习课课时 2 备课人 李桂芳李红娜备课时间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句子停顿,熟练朗读课文。2 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 掌握实词 师 道 惑 知 和虚词 者 乎 于 之 等的用法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