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学案 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2 02:45:05 阅读 9651

《师说》导学学案(一)

学习目标]1、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翻译课文。

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祖籍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谥号“文”,世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也是杰出的散文家。

著有《昌黎先生集》等,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背景链接]在唐朝中期的时候,一种门阀制度和风气依然存在着。在那个时候,有一些贵族子弟,他们凭着自己的出身,天生就是统治者,既然这样,他们觉得学识和学养是毫无价值的,他们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这种风气当时非常流行,乃至后来柳宗元曾经记载过:

谁如果从事学习的话,整个社会都会嘲笑他。这个时候,另一位大文学家拍案而起,写了一篇力作来抨击当时这种腐朽的风气。此文一出,士林哗然,整个士大夫阶层都把这位文学家看做是异类、疯子,这位文学家就是韩愈,这篇力作就是千古奇文《师说》。

[文体**]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说”属于议**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字词积累]一、字音。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填写下列加粗词的读音。

句读或不焉近谀经传无长无少贻

二、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其意思。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吾从而师之。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小学而大遗。

三、古今异义。辨识并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今。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今。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今: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古今:

5、小学而大遗。古今。

四、一词多义。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填写下列词的意思。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道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孔子师郯子…师襄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吾师道也余嘉其能行古道。

或师焉,或不焉。

吾从而师之。

四、特殊句式。选出与下列句式特点相对应的选项。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被动句b. 宾语前置。

c. 定语后置d. 介词结构后置。

五、名句填写。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六、翻译句子。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

师说导学案。科目 语文班级 14高职课型 新授课课时1 备课人 李华君苏大丽备课时间 6月 13日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 说 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掌握 传 师 从 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积累 也 则 于 乎 所以 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力目标 1...

师说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介绍作家作品,了解时代背景。2.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思路。4.研读文章第一段。知识导学 1.作者介绍 凤凰新学案p27 2.解题。说 是一种议 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 比 论 随便些。初中学过的 捕蛇者说 马说 等等都属 说 一类文体。说 古...

《师说》第一课时

教案。课题 师说 第一课时。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 破 立 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2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3 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 坚持真理的精神。重点与难点 破 立 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教学设想 1 多 辅助教学。2 诵读法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