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灰椋鸟》第一课时

发布 2023-08-11 20:34:38 阅读 1648

一、1、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经典老歌《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徐秀娟,让我们一起走近她,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2、读着这段文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4、师小结:是的,徐秀娟一生爱鸟,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歌中表现的也正是这个感人的情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散文,(板书)灰椋鸟。

5、板书课题:注意,(1)这个“椋”是个不太多见的字,它是一种树的名称,所以用木字旁。读(liáng),和两点水的凉,读音相同,一起读题。

二、1、课前你们预习了课文,这些生字词会读了吗,出示,指读。

水杉栖息( 正音原指鸟停在树上,后泛指居住或停留) 扑棱棱(象声词,形容鸟拍打翅膀的声音)深涧(两山之间很深的水沟 )

出示多音字:翘首遥望应和( 对言行等作出回应、附和。和学生打招呼)

3、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说到现在,还不知灰椋鸟灰椋鸟长什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面,瞧,灰椋鸟嘴——尖尖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好看吗?恩,其貌不扬,实在没什么好看的,难怪作者说,出示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

这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的作用是——强调,作者想要强调什么?不好看。那作者看了吗?不好看为什么还看,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灰椋鸟产生了兴趣,忍不住去看呢?

5、交流:1)因为作者看了一段电视录像,你猜猜看,作者会在录像中看到什么?(灰椋鸟归林和归林后的场景)

2)同学们真了不起,猜得可真准!我们没有机会看到那段录像,但是徐秀娟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那让人难忘的场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字中去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场景吧!

三、精读入境,领悟生命美。

1、整体感知课文第四自然段,师范读,边听边感受桂林场面有什么特点,想个词形容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壮观浩浩荡荡气贯长虹排山倒海气势磅礴遮天蔽日铺天盖地热烈热闹非凡喧闹。

2、小结出示话题:这样的感觉就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

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鸟的句子,圈圈词语,写写为什么喜欢它?

3、全班交流,(谁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预设要点: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交流预设如下:

关注点:“盘旋” “投入”把鸟儿对刺槐林的依恋写了出来;林子是鸟儿的家,它们急于回家(生:我喜欢“投入”这个词,因为从“投入”可以看出灰椋鸟非常喜欢这片刺槐林,嗯,鸟儿们就像玩累了的孩子投入母亲的怀抱一样,急切地投入了刺槐林的怀抱,灰椋鸟就像是这片刺槐林的孩子。

)师:看,这就是刺槐树,每年五月就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一棵棵刺槐树,组成了一片刺槐林。

在灰椋鸟眼里,刺槐林就是它们温馨的家园,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一个投字,一份急切,一份依恋,一份欣喜,一起读。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引读:“没有几分钟,“大部队” 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显示:排在字典上有这几种意思: 那么排空而至的意思是“推开空中的一切来到这里”。

“排空而至”告诉我们什么?(灰椋鸟很多;鸟儿归林的场面十分壮观)

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这个句子。谁能抓住一两个关键词来谈谈感受?

“整群整群”【成群结队,飞行纪律严明,难怪称它们是“大部队”,为什么加引号?】;

一批一批”【 是一批吗?是两批吗?是一批又一批。读好这个词。评价:绵绵不绝,陆续涌进刺槐林,像要把林子都撑爆了】

浩浩荡荡”【气势大,遮天蔽日,铺天盖地涌来】

数百米长”【好几百米呢,队伍够壮观的了】

巨大”【很大很大,有多大,操场那么大,学校那么大】

师:数量众多,规模浩大,黑压压地布满天空,推开一切,席卷而来这就是——“排空而至”

要想表现出如此壮观的气势,你们觉得语速语调该如何把握?

指读,人多力量大一起试试。

过渡:成千上万只灰椋鸟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天空;成群结队的灰椋鸟铺天盖地地飞过来;刺槐林上空成了灰椋鸟的世界,气势磅礴,十分壮观板书)

想看看这样的壮观的画面吗把你们的惊叹送进这段文字(齐读)

过渡:那些先锋队归林后在干什么,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出示: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把灰椋鸟分为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这是两个并列的分句,两个并列的词语用——顿号隔开,像这样两个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男女分读。

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

在第八课海伦凯勒一文中就出现“倾诉”一词,意思是——完全说起心里话。

我们的心里话一般会向谁倾诉?(知己、亲人等) 分享快乐,分享收获。

想一想,假如你就是其中的先到的灰椋鸟,你会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呢?

生:嘿,伙计们,今天我逮着一只肥嘟嘟的大青虫,可好吃了!……

鸟儿也懂得了倾诉,会彼此交流,一个“倾诉”将灰椋鸟写活了,这段话还有这样的词吗?(呼唤、应和)鸟儿们会怎样的呼唤?又怎样应和呢?

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

学生扮演,互相应和。

这些鸟儿就像你们一样,呼唤着,应和着。好不热闹,却又充满了亲情、友情的温馨。

简单的鸟鸣,为何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么多内涵呢?请同学们读读这两段话,找找答案。

1)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2)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

“倾诉、呼唤、应和”这些词本来是用来表达人的情感的。作者根据自己听到的鸟鸣声产生联想,赋予鸟儿人的情感,使句子更生动形象,更有情趣,也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鸟儿的快乐,场面的温馨,和谐。)

看来联想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生动形象的好方法。 读。

作者徐秀娟根据所闻产生联想,难道她能听懂鸟语,是不是有特殊的本领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谈后,小结:因为作者徐秀娟爱鸟,心中有爱,眼里有情,这些生命才有了灵性。

4、除此之外,这么壮观的场面,这么温馨的倾诉交流,在作者的笔下如行云流水般的娓娓道来,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与她的写作技巧也是分不开的,让我们也来学两招?

1、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想到的,所见所闻所感;更生动)

2、时间先后顺序,将“一开始、没有几分钟、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依次点红。正是因为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就显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合作朗读第4自然段。(一开始两排,没几分钟全班读,先回来的鸟女生,后回来的鸟男生)

5、指导背诵:灰椋鸟归林场面气势磅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壮观的美;鸟儿归林时的呼朋引伴,又让我们感到一种温馨和谐的美,让我们把这美化为美好的回忆。请大家自由读,试着用这样的顺序背下来。

**出示:一开始……没有几分钟,……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

四、读写结合,表达美。

仿照第四自然段,运用联想的方法,将提供的内容写生动形象。(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

26 灰椋鸟。

壮观联想。归林。

欢呼和谐有序。闹林。

灰椋鸟 第一课时

单元和课题名称 26 灰椋鸟。主备人姓名及单位 黄山中心小学牛强。教学内容。课时 1上课教师。总课时 2第1课时。牛强。学26 灰椋鸟。基础性目标 发展性目标 方法 能力 教学目标。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 四 五自然段。2 学会4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灰椋鸟第一课时

灰椋鸟 教案及反思。三年组汪瑞琳。教学目标 1.打破常规,长文短教,直奔重点,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 喧闹,体会作者对鸟类的热爱 2.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 3.指导方法,内化语言,学以致用,学习造较复杂年度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灰椋鸟第一课时

灰椋鸟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蒋丽清。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意会词语的意思,能够用比喻的方法连词成句。2 读通读顺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逐步了解灰椋鸟和课文大意。3 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使用破折号 分号等知识方法,并渗透名字的人文意义教育。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