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期中考试分析。
期中考试已悄然结束,伴随着成绩的一一揭晓,心里悬着的石头也落了地,结合本次考试考前的准备和考后成绩,在此做一分析。
一、 试题分析。
此次试卷考试范围是第16章分式及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其中分式部分共占31分,约占整份试卷的25%,选择题2个(科学记数法及负整数指数幂)11题分式值为0计算。15题分式条件求值。解答题中17题实数计算,18题分式化简,判断所给定数值是否具有实际意义,21题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函数及其图象部分占89分,约占整份试卷的75%,其中有关点的坐标有7,9,16题(共9分)正比例函数6,19题(6分)反比例函数1,3,8,13,14,19(共18分)一次函数4,19,22(共15分)正比函数,一次函数,分比例函数综合题10,12,20,23,24(共41分)整份试卷难度配比为5:
3:2的比例,中难度题目稍多一点,但很好的检测出学生近一个月来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 难易度分析。
三,数学失分的原因。
1、 概念不清,错在最容易的基础题。比如2题中科学记数法是一个将绝对值较大或较小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其中1≤a<10,而部分同学将10亿分之一写成10—9后丢掉1;4题考察的是一次函数的定义,此题学生主要把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定义混淆,一次函数的形式是y=kx+b(k≠0)其中自变量次数为1,函数关系式为整式,而正比例函数形式是y=kx(k≠0)其中y=是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11题中题目中考察两个知识点,包括对分式,整式定义及分式值为0的条件,有的同学选择-x-2为整式,有的选择忽略分母为0的意义。
2、 审题不清,对题目没有真正理解而失分。比如12题中要求写一个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关系式,看到x>0,误以为只能填写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其实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都可以有的同学理解了在一次函数中要求k>0,但是答案写成了y=kx(k>0),应该给与一个确切的值;14题中对平均百公里耗油80度理解不清,一百公里耗电80度,则1公里耗电0.8度;18题当x=2时求代数式的值,其实就是化简后选择一个合适数代入求值,因此先对代数式化简,最后结果x≠2,因此题目有问题,而很多同学理解成将x=2代入求值导致失分;20题运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应将这两个函数关系列到同一个**中导致失分,部分同学在第三问中不能结合图象找出正确解集。
3、 计算能力不过关导致失分。比如15题中给出+而其中ab=a+b很多同学不能有效利用已知条件得到最后结果+=1;21题方程列对不能解对;22题23题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方程组列对不能解对而失分。
4、 数形结合思想用不上而失分,其中8题,10题,16题,24题如何自己画图,或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导致失分。
5、 解题格式不规范而失分,比如19题根据含有未知系数的函数及所给条件求未知系数的取值范围,每个条件应是并列关系需要用括号联立但有同学分开写成选择关系;20题的第3问中x取何值时y1>y2本应-2<x<0或x>3时y1>y2,学生将其写成当-2<x<0时y1>y2或当x>3时y1>y2;23题中画了辅助线未写出,有的是用到辅助线未画出导致失分。
四, 考后反思。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做题所暴露出的问题,其实也反映自身在教法上的问题,基础知识的落实扎实,但在能力拓展方面有所欠缺,两班均是b类c类学生较多,平时应注重知识的拓展,练习变式,一题多解,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培优工作将是下一步又一重心,不可放松。
五,教学计划及措施。
1. 发挥集体智慧,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这一学期,时间较紧张,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是所有数学老师面对的问题?在这里,学校给我们明确了方向。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2、学习和强化“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实践。
这一学期,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通过课前板书,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3、抓住课堂45分钟。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吃”饱、“吃”好。
4、多读书,读好书,钻研教材。
多读几本对自己有帮助的书,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5、积极投身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去。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的坚持,才能成功。
6、注重课后反思,课后反溃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好下一次应注意的细节。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重视单元检测,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使用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筛选的同一份试题,测验试题的批改不过夜。测试后必须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必须使用等级。
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课标达成的有效、及时,考核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切实重视听评课,确保每周听课至少1节。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各级教研组织的培训和系列课达标,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六、需要注意的方面:
1.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6.注意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学习。
7.因材施教,宽容爱护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计划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周次。单元或。章节内容新学期习惯养成教育。教时。本单元重点 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 让孩子养成1.让每个孩子都明确新学期的新目标。良好的学习2 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 两位...
数学教学计划
2005 2006学年榜首学期教育教育方案 学科 班级 活动 部分 方案拟定者 方案拟定时刻 2005 2006学年度榜首学期本方案方针 二 3 二 4 方案有用副本 拟定者 教研室 年级部榜首部分 学情判别 个别剖析 全体判别 家庭布景 可用资源等 本学期二年级三班 四班 世界班三个班共有学生79...
数学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主线,让日常教学成为教师自身成长的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 工作重点 1 继续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 五认真 2 组织...
数学教学计划
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白雨。二 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一年级。三 四班数学教学计划。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 指导思想。根据 数学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依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联系实际内容,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注重选...
数学教学计划
汽车耗油量问题 结合正比例 反比例单元设计。综合应用正比例 反比例等有关知识,解决汽车行程和耗油量的问题。3 第三单元 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和圆柱展开图,探索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认识圆锥,探索圆锥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木材问题 结合圆柱和圆锥单元设计。综合应用体积 面积计算以及百分数等知识 解...
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刘厚金。一 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本班无论优秀率还是合格率都有不小的退步。两极分化的现象再一次增大,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二 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0 分钟要质量。一方...
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 年级九年级。姓名陈花宁。时间 2015.9.2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 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这学期我担任九 7 8 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八班是重点班,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但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七班学生的成绩总体来看一般,优生面不广,尖子不尖...
数学教学计划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学生90人,学生中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加上平时养成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更有十几名学生基础非常弱,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从而导致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下等,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二 学生非智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