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七年级上历史教案第22课

发布 2023-02-23 22:22:28 阅读 2305

涵江区塘头学校语、政、史、地教案。

2011至2012学年上学期历史学科主备人:郭玲。

课题。知识目标能。

教学目标。力目标情感目标。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二次备课。能说出鲜卑族拓跋部的迁徙过程;能合作**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主要内容;能从多角度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能以正确的民族观来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价值。

通过分析史料,从中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从而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堂分组**,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认同民族融合、民族交流的价值。

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教学环节。

一课时。历史地图册、填图册。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昔日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们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中,还有没有匈奴、鲜卑、羯、氐等民族?

温导故入知新新课。

敕勒歌》反映了鲜卑族的生活情景,从诗中大家能看出鲜卑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

孝文帝(467-499年),姓拓跋,名宏,献文帝之子,他是北魏杰出的君主。三岁时即被立为太子。五岁时,年仅十八岁的父皇献文帝就禅位给他,二十四岁时孝文帝开始亲理朝政。

假若你是当时北魏的皇帝孝文帝,你怎样解决这些难题呢?汉化政策。

一律改穿汉族服装、改说汉话;改汉姓,提倡鲜卑贵族同汉家世族通婚。

在鲜卑中建立门阀制度,把汉族地主的门。

教学环节。阀制度推广到鲜卑族当中去。

改鲜卑官制、法律、礼仪、典章为汉制,革除鲜卑旧制。鲜卑族改汉姓。

鲜卑族姓:拓跋(元);拔拔(长孙);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孤独(刘):尉迟(尉);贺楼(贺);勿忸于(于)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取长补短,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逐渐融合一体的历史趋势,是历史的进步的表现。

考考你:学习历史,贵在借鉴历史,孝文帝的改革距离我们现在已一千五百多年了,大家想想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今天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借鉴的地方?我的回答:

各民族要想进步,就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请你评价一下孝文帝。

孝文帝(467-499年),姓拓跋,名宏,献文帝之子,他是北魏杰出的君主。三岁时即被立为太子。五岁时,年仅十八岁的父皇献文帝就禅位给他,二十四岁时孝文帝开始亲理朝政。

诗歌导入,由刘禹锡的《乌衣巷》引入主题: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由统一走向分立的时期,又是从分立趋向统一的阶段,为北方民族大融合创造了条件。

通过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时期的特征,即虽然民族交往与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但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其主要表现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如孝文帝的改革;“各族人民之间自下而上的交往和交流”,如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民族融合情况。

提出问题:1.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

2.为什么一定要精心安排迁都洛阳的“计谋”呢?为什么改革涉及的范围又是如此之广呢?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c)

a.北方统一的实现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2.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3.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什么?

启发学生从这些改革的有利因素中,明确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原因所在:实行胡汉融合政策进一步冲破鲜卑族旧贵族势力的阻挠,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胡汉融合政策”的彻底,改变了少数民族旧的、落后的风俗,得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拥护,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的**和材料开展教学。观察“少数民族内迁示意图”,了解北方的局势。

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指导学生制作“孝文帝改革表”。观察“胡汉融合”系列插图,了解民族融合的情况。

鲜卑族中拓跋氏的一支。势力更是强大,他们建立的北魏政权机关,曾一度统一中国北方,与江东的刘宋王朝对峙。在这个政权统治长达标148年的时间里,由於出於对汉民族文化的热爱,君主开始禁止通行鲜卑民族的民族服饰和鲜卑语,与本来之鲜卑民族划清界线。

自称是五帝之後。改从汉人姓氏,提倡鲜卑汉通婚混血已达到改造自己民族的目的。因此的缘故,鲜卑民族就可以称为是新的汉民族。

因为鲜卑已经放弃了原来的生活方式与本民族划清界线。这与後来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和满族人的政权完。

全是不同的。

联拓拓展延伸。

系展3.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b)实延a.符合鲜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际伸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得到各民族统治者的支持d.代表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

4.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d)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农业化。

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课知堂识小升结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长期混战分立的局面。与此同时,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汉族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也展现了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发展的主流。

重师点生交互流动。

列下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c)

a.北方统一的实现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2.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

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板书设计。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背景:改变北魏落后状况,加强北魏统治力度内容: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

作用:承担胡汉融合促进任务,顺应民族融合历史潮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在鲜卑拓拔部的发展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多民族之间的发。

课后反思。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中认识体会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强。但是他们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判断往往不够成熟。通过这节课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丰富的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知作识业巩设固计。

郭玲七年级上历史教案第23课

涵江区塘头学校语 政 史 地教案。2011至2012学年学期学科主备人 郭玲。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课题二次备课知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齐民要术 是中国古代地理学 农学的重要著识知道 水经注 目作。标能。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力。讨论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教学目...

郭玲七年级上历史教案第24课

涵江区塘头学校语 政 史 地教案。2011至2012学年上学期历史学科主备人 郭玲。课题。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并知道他被称为 书圣 的原因。知道东晋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之,能说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

郭玲七年级上历史教案第20课

涵江区塘头学校语 政 史 地教案。2011至2012学年上学期历史学科主备人 郭玲。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题二次备课。知。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识。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说出其与三国鼎目。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标。产生的影响。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