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其作用;手工业进步的表现;商业繁荣的表现、特征;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能力: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和相关史料,观察**,培养学生从书和史料中寻求答案的正确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2.制作本课的多**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3.通过设疑讨论、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方法】重点讲解法、材料辅助法、讲述法、穿插故事法、自主学习法和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和粟,商朝时有了五谷(稻、黍、粟、麦、豆),汉朝时中原和西域互通有无,传入了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北宋时我们又从国外引进了高产的水稻占城稻。
到了明朝时期我们又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大家想不想知道是哪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20课。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 农业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找出引进的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农作物品种增多。
玉米:(教师讲解)明朝文献中又称“御麦”、“玉麦”、“西番麦”等,原产美洲大陆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到秘鲁和智利的狭长地带。2024年哥伦布从美洲归来时把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西班牙国王,玉米开始传入欧洲,而后向世界各地传播。
16世纪时引入我国,开始时在山区种植,到明末,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都有种植。
甘薯:(教师讲解)甘薯又名“番薯”、“地瓜”、“金薯”等,分红、白、黄、紫等多种。甘薯的引进,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
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这一成功的引进。为了纪念陈振龙,人们将他誉为我国的“甘薯之父”,国际上也将他带苗回乡的时间定为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
马铃薯:(教师补充)大约在1573---2024年传入我国。由于它高产,成熟条件要求低,因此成为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的作物,解决了全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粮食问题。
花生:(教师讲解)又称落花生、地豆、番豆、长生果、万寿果等,原产南美。我国也是花生的原产地之一,不过一直没有把它当作重要的油料作物,直到美洲的新品种传入以后,它才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
向日葵:(学生可答出又名葵花)
学生从书中找出引进的农作物,向日葵又称朝阳花,原产美洲,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时称“西番葵”、“丈菊”等。
我国在先秦时代已经知道这种植物,古人也已经食用葵子,但它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明代引进美洲新品种以后的事了。
教师小结)这些农作物的引进,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资料,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
想一想:明朝为什么要大量引进高产的农作物?
教师讲解一是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大量农作物的引进是中外经济交流的重要表现:二是明朝时人口粮食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高产农作物解决人口粮食问题。
教师导语)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呢?
2 手工业。
出示幻灯片:棉织业:由南到北形成一批基地 。
用多媒放“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嘉善县城所在地)纱”的民谣。)教师引导学生看松江出产的精美棉布图,丝织业:苏州南京。
制瓷业:瓷都景德镇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或投影“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讲解:始于宋、成熟于元的青花瓷,鼎盛于明代。
教师导语)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进步,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中相关内容,概括出明清商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大商人出现。
投影显示: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皇都积胜图》《南都繁会图》,学生能答出“南都”是南京。
教师详解)这是明朝人绘的反映明代中后期北京商业繁荣的图卷。全图长2182厘米,纵32厘米。画面从卢沟桥经广宁门(今广安门)进入北京城区,又经正阳门、棋盘街、大明门、承天门(今天安门)、皇宫等街市,向北延伸至居庸关。
描绘了北京繁华市区的商业街道面貌。街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杂技演场聚有大群看客。在效区的一条大街上,人们马驮、车载、肩挑、手提着各种物品,来来往往。
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的“朝前市”,**着布匹衣裳、毛皮绸缎、陶瓷器皿、书籍字画等种类繁多的商品。游人顾客边走边看、非常热闹。此图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徽商和晋商的相关内容,看《徽商的房舍》图,解释:商人赚钱后修建精美的家宅,购置大量良田。也有一部分投资从事手工业生产。
教师解释:“东西两洋”是指东洋和西洋,“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该图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活动与**:康乾盛世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的利的环境条件;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社会财富。
4.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教师讲解)从刚才同学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明朝丝织业中小生产者两极分化:有的因经营亏损而失败,沦为受人雇佣的机工,有的则善于经营,不断赢利,积累数千金的资产,织机由。
三、四张增至。
三、四十张,雇佣众多机工,从小手工业者发展为机户,成为早期的资本家。施复夫妇就是早期的资本家(学生答),受雇佣的机工就是工人(学生答),他们靠劳动计日领取工资(学生答)来维持生活。那么这种雇佣关系的出现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在中国的明朝则表现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学生议论 ,自由发言。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施复夫妇经营丝织机房图和旁边的补充资料,重点提示学生看他们开始时的规模,后来的经营规模。
2.给出几分钟让学生讨论。
3.自由组合把施复夫妇的经营史进行表演。学生基本能表现出自己织丝、善于经营、再投资、扩大规模、雇人等点。
教师引导)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并没有大踏步的向前发展,而是举步维艰。为什么?(学生通过看书可找出“闭关锁国”这个词)
二、 “闭关锁国”政策。
出示材料:2024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件:
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2024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乾隆帝为何如此傲慢?乾隆在对外**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在对外**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什么事闭关锁国政策?什么叫“闭关政策”?
闭关”一词的含义原指关闭城门,引申为断绝来往。这里的闭关政策是指清**严格限制的对外交往。
出示材料:**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所产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
—2024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嘉庆帝的敕谕。
阅读以上材料,思考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根本原因)。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心理,缺乏发展观。为了防范自卫。
具体表现:禁海政策、四口通商、一口通商。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辩论赛:正方:闭关锁国利国利民。反方:闭关锁国误国误民。
结论:利是眼前的,暂时的;弊是将来的,长远的。闭关锁国就象一个健康巨人身上的肿瘤一样,将导致将来某一天巨人轰然倒下。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马克思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
清**: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大兴***。
闭关政策带来了哪些影响?
清**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内容:明清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学生回答)。农业、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教师应强调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者之间的关系──—前提条件和结果)。
但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却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致使中国近代与世隔绝、迅速落伍。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即农业 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了解清朝实行的 闭关锁国 政策及其影响。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
第20课七年级历史下教案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 明清历史上,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人或事,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了解的说出来,我们一同享用 明朝历史知多少 这道丰盛的历史知识大餐 幻灯片出示 明朝历史知多少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进行激励性点评。师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将和大家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幻灯片...
七年级历史第20课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 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史实。2 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内容及其影响。能力目标 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 改革内容及影响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