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发布 2023-02-21 12:20:28 阅读 6034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望都二中葛静。

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一)课前热身:

1.写出下面平面图形的名称:

2.写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二) 自学提示:

1. 阅读p3议一议问题。

2. p4议一议问题。

3. 想一想(1)生活中的物体可由或或的几何体组成。

2)棱柱可分为和。

三)课堂质疑。

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自我闯关:

1.常见立体图形有体、 体、 体; 柱体中包括和 ,锥体中包括和。

2.下面的几何体没有曲面的是( )

a. 圆锥 b. 圆柱c. 球 d. 棱柱。

3.体育课上,我们经常用篮球,足球,排球,接力棒,跳马,踏板等,若按柱体,球体划分,属于柱体的有属于球体的有。

4. p5 数学理解1

依据一。依据二。

依据三。板书。

五.高峰冲刺:

1.下面的几何体是由三个面围成的是( )

a.球b. 圆柱 c. 圆锥d. 正方体。

2.生活中,物体的形状类似于圆柱的有类似于圆锥的有类似于球的有乒乓球由( )个( )面组成。

3.下面全由圆形组成的图案是。

4. 下面四个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 )

5.围成几何体的若干个面中,至少有一个是曲面的几何体有( )

三棱锥 ⑵圆柱 ③圆锥 ④ 球 ⑤长方体 ⑥ 六棱柱。

a. 1个b. 2个c. 3个d.4个。

6.选做题:

1).下列物体:书,足球,漏斗,香烟盒,笛子,粉笔盒,三棱镜,蛋筒冰激凌,砖块,色子,硬币,其中类似于: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圆锥体球体棱柱体:

2).正方体、长方体是棱柱吗?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2.学生设疑。

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

4.学生自探(讨论)

二.解疑合探。

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

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

三.质疑再探:

议一议: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

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1.下列几何体与其他不同类的是( )

a. 长方体 b. 正方体c. 三棱柱 d. 圆柱。

2..做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盒?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1.2 展开与折叠

望都二中李英茹。

教学目标:1.通过折叠棱柱,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棱柱的相关概念,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教学重点:棱柱的特性.

教学难点:某些平面图形是否可以折叠成棱柱的思索.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展开图形是什么样?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什么样的几何体呢?

2.让学生拿出各自制作的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通过观察和测量回答:

1)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四棱柱,五棱柱呢?

2)三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四棱柱,五棱柱呢?

3)这三种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地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三棱柱有几条恻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四棱柱,五棱柱呢?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共同总结出棱柱的性质:

棱柱的所有侧棱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是相同的图形;侧面都是长方形.

3.课堂练习:p11 1.

4.展示正六棱柱模型.(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

二.解疑合探。

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那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全相同?

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展示下列图形:

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哪些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哪些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

结合以上问题,全班进一步分组讨论:

你能否指出具有什么特征的平面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什么样的图形不能?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指导)

总结结论:凡符合以上基本图形或变式图形的平面图形都可以折叠成正方体.

三.质疑再探:

上例中为什么是旋转90度?

探索并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四.运用拓展:

1、课堂练习 p11 想一想。

2、小结。.棱柱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作业。p10 习题1.3

每人用纸制作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以备下节课使用.

1.3 截一个几何体。

望都二中葛林霞。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的难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课程过程: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面的分类和面面相交的结果.

集体回答或发表个人见解.

为理解截面的边数作铺垫.

2、学生探索。

由实物引入截(切)面的意义.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几何体切开得到截(切)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面的特点.

了解到这两个截面完全一样的.

自然过渡到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

问题的提出:“你注意到了吗?妈妈在将黄瓜切成一片片时,得到的截面是什么样的?

…,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又将是怎样的呢?分组讨论,比一比那一组的结论多”激发竞争意识.

实施“想—做—想”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先想一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的猜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分组实践操作:“与同伴交流,看看别人截处的面是什么?他为什么得到与你不同的截面?

他是怎样得到的?你还能截得什么样的截面?”比一比那一组讨论的结果与实践一致的多.表扬表现好的.培养集体荣誉感.

分组通过实践操作证实小组的讨论的结果,发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时间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对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解疑合探。

帮助学生完成由实际体验到空间想象的过渡,提高想象能力.并总结各种截面是如何截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规律.

观察,想象,思考截面的边那些面相交的来.

新问题:“刚才切、截一个正方体就得多个不同的截面,那么如果截一个圆柱体呢?或是截一个其它棱柱体呢?你又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截面?”

动手操作、**、交流.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练习、作业布置、解答课堂练习.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1.4 从不同方向看。

望都二中高志敏。

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思维,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3.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元博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1 1.1正数和负数 1编辑 涂启民于虹李春兰。一 学习内容 教材 二 学习目标 1.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3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xxx,身高1.70...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平凉十中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从算式到方程主备人 杨建军参与教师 刘文龙苏红峰朱生华车小刚王江斌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14.8.28授课班级 审核 教学目标 1 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二次备课 2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 分析问题 处理问题的能力,感...

导学案七年级数学

数学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涉及数量关系,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了。而方程就是我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有力的数学工具,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开始学习怎样运用这种工具了。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