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示范教案

发布 2023-02-15 17:32:28 阅读 9165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浪淘沙》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波涛汹涌的雄伟气势,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感情。这首诗开篇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接着用神话传说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加形象化,给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朋友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读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教师可采用多**教学的方式,通过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学诗意为前提,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的。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朗诵诗歌。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祖国山水美景**)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

2.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畦(qí)绕(rào)闼(tà)南朝(cháo)九曲(qǔ)浪淘风簸(bǒ)净无苔(tái)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4.学生再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三、对比学习,理解诗意1.出示两首古诗,读出节奏。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了解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品读《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浪淘沙》描写了黄河的来处和去处,使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江南春》描写江南的美丽风光。

4.反复读两首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浪淘沙》大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江南春》大意: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5.感悟《浪淘沙》。(1)创作背景《浪淘沙》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

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

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2)品读第。

一、二句诗,思考: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3)品读第。

三、四句诗,思考:“上”字。这个字用得好吗?

可否改为“到、过、去”?“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则不会有这种联想。

4)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男耕女织、互敬互爱。

5)拓展阅读。朗读《浪淘沙》组诗中的其他几首,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古诗大意: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古诗大意: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

6.感悟《江南春》(1)创作背景《江南春》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2)品读第。

一、二句诗,思考: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听觉——莺啼。

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4)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明媚、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5)品读第。

三、四句诗,思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四、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杜牧的《江南春》,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五、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

2.完成对应的课时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杜牧的《江南春》,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

2.默写古诗。

3.学了两首古诗,我们领略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诗人王安石笔下的乡村美景。——板书(书湖阴先生壁)

二、初读古诗1.解读诗题。

诗题:“书……壁”意为“在……墙壁上写诗”,与我们学过的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的“题……壁”是一个意思。

2.了解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3.创作背景。

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免宰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也是七里,路程恰好是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诗题中“湖阴先生”就是杨德逢。

三、品读古诗。

1.默读古诗,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3.古诗大意。

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4.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这样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

5.还有哪些诗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上;翠柳——青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鹭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僧;宿——敲;池边树——月下门。

6.读古诗,思考: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热爱自然……7.读古诗,思考: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8.诗人描写景物,赞美主人的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诗人借写湖阴先生的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9.小结。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的绿水青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四、拓展延伸。

1)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2)教师出示几首写景的古诗,学生读一读、悟一悟。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五、回顾感悟。

1.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你想说什么呢?自由畅谈,体会三首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位诗人的心情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古诗,要了解背景,要从诗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2.给《书湖阴先生壁》配画。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古诗三首

16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 焚 会写 锤 凿 焚 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千锤万凿 焚烧 粉身碎骨 千凿万击 等词语。2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3 指导学生朗读 背诵 默写这三首诗。教学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古诗三首

课题17 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目标。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 合作学习的能力。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

2019语文六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 相关

古诗三首。浪淘沙 创作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 浪淘沙九首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江南春 创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