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三首》导学案

发布 2020-08-15 12:59:28 阅读 4027

六年级《古诗三首》导学案。

一、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1、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2、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

3、读一遍课文,再次扫清字词障碍。不会写的字、难写的字在本子上练习写一写。根据课文认真看注解哟。

十五夜:中秋之夜。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冷露:秋天的露水。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4、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5、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6、前两句的意思: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

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7、读诗的后两句,思考诗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月亮。

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

之情。8、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

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在谁家。不知秋思到谁家。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9、后两句译文: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10、再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

二、课堂练习。

1、“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自己想一想。【课后第三题】

2、《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和(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三、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十五夜望月》,写完后自己对改。

2、翻译《十五夜望月》的诗意。

3、你知道还有哪些古诗也写了传统习俗吗?记不起来的查找资料。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古诗三首

课题17 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目标。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 合作学习的能力。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 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 学习目标 1 我会认 畔 御 侯 等3个字,我会正确书写 畔 莺 啼 御 暮 隔 数 等7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并能正确默写 江畔独步寻花 3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 江畔独步寻花 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 古诗三首 导学案设计。课题学科备课时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习准备。朗读 背诵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情趣1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2 认识5个生字。语文 古诗三首。课时。三 年级授课时间。主备人执教人。多 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情境导入预习检测。确立目标自主学习。1 学生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