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歌子 》—说课稿。
年级:四年级版本:人教版。
四坝镇九年制学校张玉萍。
我说课的题目是《渔歌子》,下面我就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情、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本科教材是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依据课程标准,本单元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的乡村生活,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抓景物特点,学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二、说目标。
本首词的作者唐代诗人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多才多艺,擅长**、书画、歌词创作。他流传到今天的歌词,有《渔歌子》五首, “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首是最出色的篇章。
从字面看,这首词的主要意趣是渔翁忘情地欣赏和玩味江南烟雨垂钓的情趣。词的主人公,实际上就是张志和这位“烟波钓徒”的自画像。它是一幅渗透了词人热爱自然与生活之情的江南春天风物画。
在这首词的教学目标上,我设定为引导学生对词中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对比体悟不同意境,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说教法。
词在唐朝刚刚兴起,这首词是唐诗演化为词的一个创举,主要是第三行由原来的七字句破成了两个三字句。其他部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唐诗的影子。这种独特性,使得这首词内容简短易懂。
教法上采用多**创设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拓展对比不同诗词风格,从而进入词描绘的意境,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学法上采用听、说、读、写等手段,面向全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四、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在本册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诗画合一”的表现特点,感悟不同诗人笔下勾画出的不同渔翁的心绪,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五、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有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我让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两首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起,激励学生背诵两位宋代诗人笔下展现田园风光的诗句,而后话锋一转,把镜头拉回唐朝,出示课题并齐读课题。短时间内将学生由古诗词引入,又利用背诵比赛展示,让学生全情投入,用反映诗歌内容的画面带着学生的眼球,用介绍作者的文字,牵着学生的心马上入课。
解题,了解“词”的知识,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一步步走进本课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储备。
第二环节: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以“文章不厌百回读”, 读要读出词中写的内容,词中写的味道启发学生在读中体悟,能读几遍就读几遍,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后个别展示,生生互评,并检查6个字的读音。让学生对词语进行质疑,理解词义——“箬笠、蓑衣、桃花流水”等。
让学生就“如何读出词的味道”发表意见后试读,读后进行点拨。老师抓住机会,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不失时机范读全诗,注意体会“词”与“诗”之间字数与节奏的微妙差别。并仍学生说说诗与词之间字数和节奏的差异。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充满意境的**,丰富的想象后学生带着这份美好配着**再读本首词并让畅所欲言,汇报读了这首词的感觉,说说这首词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来?
通过初读、泛读、听读、再读,达到了整体感知《渔歌子》的目的,学生又一次为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内心扫清了障碍。
第三个环节——走进文本,理解词意。
教师已经引导学生把这首词反复读了许多遍。读古诗词,不但要注意它的节奏、韵律,更要注意读懂诗词的意思。要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你积累了哪些好方法呢?
我引导学生总结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如看插图、看注释、查字典,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解疑。说词的意思,教师帮助学生归纳。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样我让学生回忆理解古诗词的方法,运用已知方法去自主理解词意,既巩固已学的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第四个环节——深度解读,感悟诗情。
作者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什么他在斜风细雨中“不须归”呢? 经过我引导,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第一个原因是春景之美作者不愿意回去。
第二个原因悠闲自在学生们由于理解能力有限以及经验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的领悟。于是我给学生讲了有关张志和的生平和垂钓不放鱼饵的事情,学生们就理解了张志和钓鱼不在鱼而在情趣上了。
以“斜风细雨不须归”为悟情的出发点,通过教师共享相关诗人的生活背景资源,加深学生对诗人张志和的认识,更进一步感悟“斜风细雨不须归”诗句中所蕴含的韵味;同时,在引读中领略诗的意境美,体会其中的情趣,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延伸学习。
渔歌子》内涵丰富,给我们的启发耐人寻味,在古代还有很多写垂钓、渔翁的诗歌。我让学生搜集。
一、两首有关写垂钓、渔翁的诗歌,并背诵下来。以上作业布置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把课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具体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 春景之美,悠闲自在, 斜风细雨不须归。
以上板书以词中所体现出诗人“不须归”的真正原因,较为完整地反映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词人的意境的理解。
七、说反思:《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对学生来说,只有反复朗读,才可以感悟词的意境,但我只是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强调了朗读,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朗读的机会很少,没能根据词中的意境来提示,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反复朗读句子,由于本人教学不够机智,不能随机应变地处理一些课堂上没有预设到的问题,所以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事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让我能在反思中不断前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 教学设计说明。吴海燕。一 说教材。本课所在单元是第六单元第23课 古诗词三首 中的一首词。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依据课程标准,本单元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的乡村生活,产生向往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抓景物特点,体会乡村田...
渔歌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南京廖华 渔歌子课堂实录 2016.11.3李艳 渔歌子 美读古诗文课课堂实录 师 下午好孩子们生 老师好 师 首先让我们静静的来欣赏一首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在刚才的这段 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生 若隐若现的山生 白鹭在水上飞 生 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师 看来大家都看的非常仔细生 我还看...
2019四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杨栋先 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诵词作 渔歌子 2 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3 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教学重难点 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1 孩子们,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