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刮风了

发布 2023-01-22 05:39:28 阅读 1950

“刮风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的第二课。本课教材以“帆船航模大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情景,通过学生简明的对话,引出该课的任务,驱动学生产生**风的方向和强弱的欲望,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刮风的现象、观测风和风是怎样形成的三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本课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室外**。

学生分析】风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对风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之前已玩过或自制过纸风车,对纸风车的制作有一定的经验,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仔细观测过风、对风形成的原因一知半解、甚至是误解;学生在室外进行实验**,兴趣浓、活动活跃,实验更易出现随意性,应加强组织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风有风向、风有力量和风形成的原因,并能估测风力的大小。

教学材料准备】

1、观察演示用:纸风车、风向标、有关“海陆风的成因”的课件、温度计等。

2、小组**用:制作纸风车、风向标和黑色纸筒的材料、温度计、指南针、蜡烛、火柴、蚊香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一)科学**:

能够有目的地针对提出的问题,并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研究学具(工具或仪器)进行研究活动,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二)科学知识:

、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

、知道风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研究风的方向、大小和风的形成的**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认识风有方向、风有力量,知道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本课主要是室外的**活动,有效监控组织课堂和引导学生思维,将热闹的“活动”变成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是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策略】本课设计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创设情境,在教室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驱动学生产生**风的欲望,明确**的任务和方法。第二步是组织学生到操场开展**活动:

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风力的大小和**风形成的原因。第三步是回到教室汇报、交流、分享实验的发现和**的结果;教师**有关“海陆风的成因”的课件,加深学生对风的成因的认识,进一步巩固风向和风力大小的概念。

板书设计】7、刮风了。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有八个方位。

风有力量和大小。

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教学环节】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活动的问题。

师:在实物投影**“贝贝杯”帆船模型大赛的场景。

问:猜一猜,图中哪位小朋友的帆船会获胜?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言。

师:怎样才能知道风的方向和强弱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给这些小朋友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板书课题:刮风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出该课的任务,驱动学生产生**风的方向和强弱的欲望,带着任务展开本课的**。

二、指导实验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实验**。

师: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你会判断风的方向和强弱吗?

你认为风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先说说对风的认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内容。

活动一:刮风的现象。

1、谈话:风是看不到的,自然界中哪些物体或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观测风呢?

师: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

师:先别急!到室外去**,大家要注意什么?

2、学生到操场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将观察到刮风的现象画下来)。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到室外凭借自然界中的物体或现象帮助观测风、感受风,到室外**前先提醒注意事项,有利于室外教学的组织和监控。

活动二:观测风。

刚才大家都寻找到了风的踪迹,并作好了记录。你有办法知道现在吹的风是什么风向吗?

1、学生介绍测风向的方法,教师给予指导。

2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风向)

2、 学生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师: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3、学生提出问题、一起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4、学生分小组分别用教师提供的风向标和自制的风向标再测一次风向。

师:用两个的风向标测的风向是否一致?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测风向要注意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

4、讨论:旗帜、烟飘去的方向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说。

5、风有力量和大小:

师: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

1)、学生思考后回答。(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师: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

2)、学生回忆后发言。

师: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

3)学生仔细对照书中的风力等级表,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风力的大小**,层层深入。每个活动前,学生都有具体的任务。学生已有制作纸风车的经验,因此把制作纸风车放在课前进行。

活动三:风是怎样形成的。

师:我们已知道风是有风向的,有力量的。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能用科学实验去揭开这个奥秘吗?

1、学生讨论并选择实验方案。

实验方法1:在无风的室外,将一个底部有洞的黑色纸筒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再把小风车放在纸筒上方,观察小风车的转动情况,用温度计测量纸筒内外空气的温度,并分析原因。

实验方法2:在室内,在一个底部有洞的纸筒里面点燃一支蜡烛,洞口处放燃烧着的蚊香,再把小风车放在纸筒上方,观察蚊香烟的去向和小风车的转动情况,用温度计测量纸筒内外空气的温度,并分析原因。

师:今天的天气情况,选择哪一种实验方法比较好呢?实验中要注意哪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2、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4、教师巡视指导梳理。

设计意图】提供两个实验方案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设计更好的方案进行**,让学生更有实验的自主性。相比之下,第二个实验方案用到燃烧的蜡烛和蚊香,能看到烟的去向,筒内外的温差比较大,实验的现象会比较明显。

三、回到教室汇报、交流、分享实验的发现和**的结果。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三个活动的**,下面请各组汇报、交流、分享你们的实验发现和**的结果。

师:当小组汇报、交流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应怎样做?

1、组从下面的三个问题进行汇报、交流。

1)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2)你是怎样判断风的方向和强弱的?

3)你发现风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思考、质疑,教师梳理。

2、板书: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小组选派代表发布研究方法、过程及成果,体现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公平参与对同学和小组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

师:**一幅有海、沙滩和陆地的风景图。

问:根据前面的实验现象,想一想,图中所表现的场景会有风形成吗?如果有风,风应该从哪边吹来?

1、学生分组猜测讨论。

2、教师**“海陆风的成因”课件。

3、教师梳理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多**课件的**,更直观地将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加深学生对风是怎样形成的认识。通过梳理归纳学生的意见。

五、提出新问题。

台风又是怎样形成的?

要对风有更多的了解,课后请登录“小学科学”**。

教学反思。刮风了》一课是由五个活动组成:1、什么物品指示风向;2、制作风向标;3设计方案测量风;4实地测量;5跨地区、跨校的网上交流学习。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亲自动手制作风向标,学习测量风的方法,体验跨校、跨地区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以**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并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最后将测量结果运用网络技术与校外的同学交流,真正实现了校际的合作学习。而主题资源平台则在分工协作、动手制作环节中,为学生制作风向标提供方法和制作步骤的直观参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在成果汇总、跨地交流的环节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小组异时观测结果的汇总,学生在交流类比校园各个地点观测结果中,引发新的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不同地点的风向和风力有差异?引申出:

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力会不同吗?在与鹤山市沙坪镇(跨地同上《观测风》)同学的即时交流中得出初步结论: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力可能不同。

“但这是为什么呢?”本节课在同学们的追问中结束,学生们带着新的问题来研究校园一周的风力、风向的变化,并在更大范围内与校园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形成新的结论和思考。

通过教学,我发现我的教学设计既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年级科学上册《刮风了》教学设计

课题课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执教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具教法学法教学环节。一 交流引入创设情境。二 激发兴趣引学达标。三 质疑解析延伸目标。7.刮风了新授课时2课时。1.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2.知道风形成的原因。3.经历研究风的方向 大小和风的形成的 活动,在实验...

科学 四年级上册 变化的天气 《刮风了》教学实录

刮风了 教学实录濠涌小学于庆江教学实录 一 歌谣朗读起风了,云儿飘满山的小树枝儿摇风儿呀,你是怎样形成的?师 刮风时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风是看不到的,你可通过观察那些现象知道刮风了呢?生 看到烟筒冒出的烟是歪的,这说明有风。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给予评价。展示刮风现象 生 这些现象都说明风的存在。师...

四年级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杯子变热了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 1 科学课堂回归生活。教育家杜威曾说过 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 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