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教案

发布 2022-12-30 22:12:28 阅读 1069

宾川县力角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备课成员: 李志宇罗红亮王成军。

张春发唐琴芳俞家银。

力角初级中学物理教研组。

2024年9月。

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物理现象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

1)漏斗,乒乓球。

2)鸡蛋分别放入清水,盐水中有浮有沉。

3)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灯变亮。

2. 物理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提问3: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提问4: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4)像科学家那样**。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

三、作业:阅读“科学之旅”,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

2、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问题2:估测教室的长度。

3、长度的测量。

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填入p22的**中)。

2::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问题2.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时间: 1h=60min; 1min=60s;

三、测量误差、布置作业。

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过程:一、机械运动。

1.现象。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

2.概念。机械运动: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1.概念。

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另选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3.练习: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

四、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速度公式2.匀速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进入新课,科学**。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二)速度: v=s/t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常用单位是km/h 单位换算:1m/s=1×=3.6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6]频闪灯。

三、作业布置。

p30动手动脑学物理。

实验目的: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3人或。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 10m做一记号。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过程: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布置作业。4.人们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5.骨能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6.双耳效应:人的两只耳朵能感受到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从而能判断出声音的位置。

p16动手动脑学物理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过程:一。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2.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二。超声波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

2)超声波清洗污垢。

3)声纳利用超声波探测水中的暗礁、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

4)超声波探伤仪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

5)医院利用b超分析体内的病变。

6)**、火山爆发、龙卷风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

三。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过程: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3.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

2.在工业生产中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

2.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教学目标和要求:

噪声的**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过程: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城市噪声的**是非常多的。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4: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

5.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6.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3)鼓膜的振动。

7.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教学目标和要求:

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过程: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2018年9月2日。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 过程与方...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课题 运动的描述。主备人 周高强备课时间 2013.8.29执教人 周高强。教学目标 1 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2 知道参照物。3 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教学重难点 1 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下册

八年级下期物理教学计划。第6章 电压电阻。第7章 欧姆定律。第8章 电功率。第9章 电与磁。第10章 信息的传递。半期检测 从第6章 第7章。期末复习与检测。总计。第。六 七章电压电阻及欧姆定律。课程标准的要求 1 通过实验 电流 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2 能连接简单的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