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菱形

发布 2022-12-26 22:39:28 阅读 3623

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2《菱形》说课稿

菱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下面,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菱形学习的要求和我对本节课的理解说说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纵观整个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教材已经设置了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图形等相关知识,在本章前几节课又编排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等内容, 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预设.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菱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延伸和特殊化,同时它也为本章后面正方形的学习做了铺垫.因此,菱形的学习在整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相交线、平行线、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的基础上,又经历了平行四边形、矩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也是本节课知识的学习类比根据,学生对图形有了较为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能力, 但初中学生的年龄又决定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弱,不喜欢枯燥的文字说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我从四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菱形的定义及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3)了解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菱形的定义、性质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和主动**的习惯;初步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研究菱形中的运用。

3、解决问题: 能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理菱形特殊性质,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菱形,感受数学的美,体现数学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分析

基于本节课(菱形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菱形的性质和有关计算而展开的,菱形的性质在本节课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菱形的定义及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菱形性质的探索和推理证明;

3、菱形性质的运用;

4、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5、培养学生的说理意识和主动**的习惯。

1、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从定义出发,首先应该肯定,菱形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一组邻边相等.因此在教学在我们采用运动方式探索菱形的概念及性质,如用多**或教具演示,从平行四边形到菱形的演变过程,得到菱形的概念,并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的关系形成深刻的印象.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①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邻边相等.

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共性),还具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质(个性).

3、对于菱形性质的教学我采用折纸制作菱形模型,学生合作探索、交流、发现、归纳、论证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说理意识和主动**的习惯。

四、教学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由于菱形并不是孤立存在,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还蕴涵着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所以我把菱形的性质和特殊三角形综合运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突破难点的方法是用多**课件动画显示一个菱形被分割出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两对等腰三角形,让学生直观感受菱形被对角线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或者两个等腰三角形,使学生知道在菱形的计算或证明时常常将菱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活动一)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演变菱形。借助筝形辨析菱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学习菱形性质做好类比。 2、**菱形的概念,课件展现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平移特化为菱形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深入理解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活动二)感受菱形。 设计意图:在欣赏中为学生在生活和空间与图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只要留意就可以发现菱形,菱形的美是对称、和谐、简约的美。菱形很美,可以用来改变和装点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菱形的愿望。

二)类比**论证归纳

活动三)折叠剪纸,目的:**菱形的性质

我对折纸活动做了这样的处理:任一形状的纸,先折

分组讨论,**菱形的性质,教师适时点拨引导。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菱形的性质验证。 ③严格逻辑推理证明以上的结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遵循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逻旋上升式原则,按照学生从“直观操作→直觉猜想→合情推理→逻辑推理论证”的认知规律来设置问题情境。在这里,我会提供给学生较充足的学习时间,经历**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自主的去操作、去猜想、去验证,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说理,得到菱形的性质。

我会深入学生之中,观察学生的**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并且帮助学生理解推理不同的验证方法。期间教师根据学情做出适当的点拨,这样做既能较好的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也更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体现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教师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获得了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到(1)学生对菱形性质**的方向不一定正确、合理,符合老师的预期,不一定能有意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合理的研究,并合情地做出猜想。

我根据课堂状况随时做好引导和指导,教会学生**的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及时的完成(2)会对性质的探索口头表述比较零碎,凌乱,所用的语言一定不够恰当、准确,教师做好梳理点拨总结工作,并适时板书。另外学生容易遗漏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做好点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由菱形的轴对称得到了菱形的性质,并对所实现的结论进行验证,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此时,我会适时利用课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活动四)、例1,理解推导菱形面积公式,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对教材做了适当变动,将菱形面积公式的**设置为例1,以题目的形式出现减轻学生对理论知识点学习的枯燥和心理压力。

三)建立模型提炼方法

活动五)例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周长为20m, ∠abc=60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 ) 为了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求,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把课本的例题作为一道提升能力的题,通过独立思考,生生交流,选能力高的学生示范。

这道题目能让学生准确的利用菱形的性质,巩固新知,第三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这个环节我**: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能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两条小路的长,即菱形对角线的长,但出现计算√300的困难,由于没有学习二次根式,还不会对它进行化简,教师提示需要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取近似值即可。

经过整个环节,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已运用自如,通过体验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并在挑战中感受到了数学思维的美妙。

四)阶梯练习因材施教

活动六)适度科学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

2、菱形abcd两条对角线bd、ac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这两道小练习进一步巩固和运用菱形性质。

五) 归纳总结反思提高

活动七)一个完美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在学习与反思中达到理性数学与现实生活统一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提出:成长=经验+反思。

活动八)如图:两条等宽的长纸条倾斜地重叠着你能说明重叠部分是菱形吗?

六、设计中存在的困惑:

从人教版的教材本身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就是菱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索和应用,可真正在操作的时候才发现课容量太大,一节课完成有蜻蜓点水的感觉。尤其在菱形性质的探索环节,指导学生正确做出菱形模型需要3分钟左右,小组讨论的时候在教材给出的问题串的前提下学生完成菱形性质探索需要5分钟左右,师生归纳总结,老师板书需要4分钟左右,还得给出菱形性质的逻辑推理证明,完成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认识过程,至少要给出一个性质的推理证明范例需要6分钟,因为是学生活动,课堂机动2分钟,就这样的时间安排还是走马观花,匆匆完成教材或者说是老师的既定研究过程,学生无法真正感受**的思想方法和乐趣。在我校参赛选拔时共有四位老师参加,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具有很强的教材、课堂的驾驭能力,可他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拖堂的现象,这是很少见的,网上我也发现有这样的记录,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这一节的公开课竟然拖堂,我也有这样感觉,这就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教材这样安排是否合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 2菱形

菱形 第一课时 说课材料。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中学高秋生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是 空间与图形 的一部分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展开对本课的说明。一 教材分析。1.1教材的地位 作用 本...

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19 2 2《菱形 1 》课案 学生用 新人教版

学案 学生用 2019 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19.2.2 菱形 1 课案 学生用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 知识技能 1 掌握菱形的特殊性质 2 了解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能根据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菱形的面积公式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菱形的面积 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 实验 猜想 验...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 2《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19.2.2菱形的判定。一 复习 菱形有哪些特殊性质?4 边。5 角。6 对角线。二 学习新知。目标一 会用菱形的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是菱形,并会用该种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1.菱形的判定方法一 菱形的定义 有的叫做菱形。2.用符号语言可以表示为 四边形abcd是四边形abcd是菱形。3.如图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