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22:17:28 阅读 7186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生课程班考试题(06)

科目:认知发展心理学班别: 姓名: _学号:__分数:__

1.人的思维品质有哪些?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这些思维品质?

2.简述几种重要的智力理论,比较其异同点,并论述其对个体智力发展研究的价值。

3.创造性人才具有哪些重要的心理素质?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4.试述关于大脑抑制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价值?

5.试述情绪与认知之间是如何交互影响的?

6.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性?结合实践谈谈如何进行具体的训练?

要求:以上6题任选一题。字数、文风和格式不限。

问题三:创造性人才具有哪些重要的心理素质?

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部分。吉尔伏特等人将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它们被认为是创造力的主要表现,同时作为测查创造力的主要内容。

一)对问题的敏感性(sensitivity)

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

1. 对需要和困难的关注。

个体一般很快就会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

2. 对奇特与不寻常的事情的觉察。

对问题具有敏感性的另一种观念,涉及到所遇到的奇特的、不寻常的或令人困惑的事情的觉察。

3. 看出问题即语义涵义认知。

一般来说,一项成功的对问题敏感性的测验,要求被试就目前的情境看出需要做些什么事。事物本来的性质就暗示了需要做些什么。所暗示的某种事情就是一种涵义。

觉察即认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信息都是涵义信息。

二)观念的流畅性(fluency)

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指出多种反应或答案。

思维的流畅性,即为了满足某一特定需要而产生许多可供选择的信息项目。

三)思维的灵活性(flexbility)

既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能灵活改变定向,发挥自由联想。

1. 适应性。一种观点认为,灵活性是以正在变化着的条件的适应性的形式来表现的。

2. 摆脱惯性。有关灵活性的另一个假设是,灵活性就是能够摆脱惯性,这表现在思维方向的变化上。

3. 重新解释信息。有关灵活性的另一个假设是,灵活性即根据要求不断予以修正信息。

4. 自发性。还有一种观点是,灵活性是指做不同事情时自发地改变心理定势。

四)观念的独创性、首创性(originality)

即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

1. 不同寻常的联想。

2. 遥远的联想。

五)观念的转化、重组(redefinition)

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1. 隐蔽图形测验。

2. 意义的转换。

美国学者尼克罗认为,创造性人格特征包括:智力、觉察力、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怀疑、精密性、坚忍性、游戏心、幽默感、非依从、自信心等。

我国许多研究学者也对创造性性格进行了研究和阐述,高玉祥认为,坚定的目的性、行动的果断性、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丰富的感情、高度的责任感、勇于自我批评、自信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优良品质是与创造能力分不开的。周昌忠提出,创造个性有六个特点:勇敢、甘于冒险、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

杨仲明指出,创造性人格最重要的特征有:勇于献身的精神、童心未泯、思想的灵活性、独立、果断、坚定、自制、幽默感强、对事业的巨大热情、难以满足的好奇心、无私的“给予”与奉献等。林崇德教授认为创造性人才的人格表现有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刚毅的性格、良好的习惯。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对所有的学校和所有儿童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会带来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实质性的变化。

有两大方面的策略:一是建立自由、安全、富有创造性的气氛的策略;二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一) 建立创造气氛的策略。

旨在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教育活动的中心原则,应是努力创设并维护一种易于使创造性得以表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班级体风尚,以使儿童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建立自由、安全的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教学气氛的管理和教学策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宽松氛围。

教师与学生保持宽松心态,是开发创造性的前提。

1) 教师放弃权威态度,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不要求学生必须与教师保持一致。

2) 在学生间倡导相互合作、相互支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禁止相互攻击、嘲讽和贬损,保持相对自由的良好气氛。

3) 允许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持有不同意见,使学生能接受、容忍不同意见共存的局面。

4) 不急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判,使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避免学生因心有余悸而不能轻松思维和表达。

5) 允许学生发生错误,并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6) 在儿童表现低潮或退步时,教师应能够体谅及尊重他们,并协助他们能悦纳自己以渡过难关。

2. 鼓励独立思考、主动探求。

1) 提供充裕的时间。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求活动要充分的时间来保证,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并根据学生讨论或活动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程是非常重要的。

2) 允许学生从事独立学习的工作,鼓励课外对有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在活动中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去亲自实践。

3) 重视提问。创造性教师对儿童的提问往往表现出很有兴趣,并认真加以对待。同样,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也不是很简单地重复教材和课本内容,而是一些能刺激儿童积极思维,寻找多种答案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4) 鼓励儿童提出自己的主张,对他们的新奇的意见给予重视。

5) 对敢于提出意见的学生表示赞许和接纳。

6) 鼓励儿童独立的进行评价。既用自己的标准对他人的想法、观点及所取得的结果进行评价。独立平价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7) 教师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创造成果。

3. 促进儿童的灵活性。

1) 教师经常应用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来引导儿童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固守成规。

2) 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儿童接触各种不同的概念、观念以及材料、工具等,以帮助儿童更敏感地感受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4. 尊重个别差异,强调机会均等。

1) 了解儿童的才能与表现的差异性,依其个别能力,允许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自由选择,对于儿童的表现避免负向价值的判断。

2) 不以某个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更不能以成绩、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 注意由于个性差异带来的儿童参与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同,帮助不同个性的儿童学习与他人平等合作和交流,使所有儿童都能从中获益。

5. 平衡自由与纪律。

教室的环境及气氛保持平衡的状态,也就是既不完全自由也不太过分严肃。

1) 在学校和课堂上减少不必要的规定。

2) 信任儿童,让他们自己有决定以及对所作所为负责的机会。

3) 欣赏学生的幽默和诙谐。

4) 在上课时发生一些捣蛋或打断教学(如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的事件,教师处理的态度应耐心和有弹性。

总之,建立自由、安全、民主、合作和相互尊重的教学气氛,需要尊重儿童的创造性和个性,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不立刻下判断,并能鼓励学生在各种情景中大胆尝试、探索,同时老师能分享学生创造的喜悦,热衷于学生的表现与想法,从而不断的激发他们创造的渴望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 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儿童的创造性是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创设丰富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是创造性教学的关键环节。

1.创设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情境的一般策略。

1) 提问策略。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方法或问题形式,这些提问本身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儿童的兴趣,并使儿童从不同于以往的思路重新思考这些问题,进而可能得出独特性的认识。如:

矛盾性问题。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事实,包括不合理的事情、自相对立的现象,让学生发现一般我们认为对的观念不一定完全正确。例如,引导学生去思考世界上有哪些发明既有利于人类却又有害于世界的发展?

假想性问题。提出的问题情境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要求儿童对假想情境提出可能的解释或应对方法。比如假设做学生除了用纸、笔完成功课外,还可以想出哪些常用的材料、方法来写功课?

探索性问题。探索从前的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历史的研究),**某些事务的现状(描述的研究),建立实验的情境,并**其结果(实验的研究)。如辅导儿童参观山地同胞的文物,进而了解山地同胞的生活习惯。

表演性问题。应用各种感观感受事物,想像有关的情感感受,并通过体态、语言、表情表达出来,启发儿童对事物的体验和敏感性。例如,选择一些有插图的儿童读物给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让自己借着想像自己身历故事的情景,要求学生不单用视觉来感觉自己是故事的一部分,而且还要运用其他的感觉,如嗅觉、触觉、听觉、动觉等,以增强他丰富的想象力,并将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

协调性问题。提出现实中的冲突性问题,请学生寻找解决冲突、协调矛盾的各种可能的方法。

评价性问题。根据事物的各种结果及涵义来判断其可能性,以及检查或验证原来的猜测是否正确,以便指导学生能够分析情境,权衡利弊得失,然后才做决定。

2)拓展思路策略。问题提出并启动了儿童的思维后,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寻找尽可能多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并取得独特性的进展,以使富有激发性的问题情境持续保持。如:

属性列举法。请列举所研究问题或物品的各种属性,然后找出各种改进属性的办法,使该物品产生新的用途。有特性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和希望列举法等方法。

六w检讨法。是一种对现行的办法或现有的产品,从六个角度来检讨问题的合理性。这六个问题是:

1.为什么(why?)2.

做什么(what?)3.何人(who?

)4.何时(when?)5.

何地(where?)6.如何(how?

)检查表法。就是从一个与问题有关的项目列表上寻找线索,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新观念的方法。

创意十二诀。

3)群体激发策略。在技术革新、管理革新和处理社会问题等许多领域,人们已广泛而成功地尝试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使得群体中个体之间相互启发、激发,进而促使每个人打破思维常规,克服定势障碍,获得更多的新观念。如: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使思想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导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由于它比较容易实施,效果也比较理想,因此在创造性教学中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默写式激荡法。

2.在学校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在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创设问题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更具有普遍意义,是学校教师更加关心的。将创造性课程中的一般策略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提出以布置创造性思维作业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之一,并进行实验研究,验证了创造性思维作业的确有助于学生提高其学业成绩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展心理学A

科 专 本 线名 姓封号 学密级 班 信阳师范学院函授生考试试卷 发展心理学 试卷 a 试卷说明 1 试卷满分100分,共六页,五个大题,100分钟完成试卷 2 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中 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3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满分201420242210...

发展心理学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柔鲜。图尔荪06124691 父亲缺失指由于分居 离婚 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 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美 谢弗,邹泓译,发展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霍林沃斯,赵演译,发展心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英 朱莉娅 贝里曼,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 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北京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