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胎儿)
1、 隐性基因: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在二倍体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现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
2、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在二倍体生物中,杂合状态下能再表现型中得到表现的基因。
显性基因常能形成一种有功能的物质(如:酶),而它的隐性等位基因则由于相应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而不能产生这种物质,所以在杂合体中只有显性基因表现出正常的功能(显性)。
3、 基因型:又称遗传型。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4、 表现型:具有特定的基因型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它包括基因的产物(如:蛋白质、酶),各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甚至各种动物的习性和行为。
5、 纯合体:又称同型合子/同质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也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
纯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aabb、aabb、aabb等等具有这些基因的生物,就这些成对的基因来说,都是纯合体。
6、 杂合体:也叫异质合子/异形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也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
杂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不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bb等等,具有这些基因的生物,就这些成对基因来说,都是杂合体。在它们的自交后代中,这几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会发生分离。杂合体个体在生活力、产量、寿命等方面比纯合体有优势。
7、 遗传疾病: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均是隐性基因的话,出生孩子为表现型)
常染色体携带遗传(表面正常的母亲携带,只会遗传给男孩)→50%
染色体变异。
性染色体异常(或增或减,如男xxy,xyy;女xo)
第五章(婴儿期)
1、髓鞘化:是指髓鞘的发展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传导。是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
2、大脑单侧化: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殊功能的过程(如:对右利手婴儿来说,语言功能逐渐定位于左半球的过程就是一种单侧化进程)。
左:语言、阅读、书写、数**算、逻辑推理等;右:空间关系、情绪、欣赏**和艺术等。
3、习惯化:当婴儿注意一个对象时,其心率就会变慢且注视刺激源,但当同一个刺激持续呈现的时候,婴儿的心率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或将头转开,这个过程叫习惯化。
4、去习惯化:婴儿对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婴儿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婴儿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于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物兴趣的现象叫去习惯化。
5、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父母)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6、儿童体格的发展规律?
头尾原则(从头部延伸到身体的下半部)
近远原则(从身体中部开始,再向四周延伸)
7、吉布森视崖实验。
目的:测验婴儿几个月会有深度知觉。
操作:把六个月大的婴儿放在一高台上,高台前用玻璃打起一平面与台同高,造成视觉上的悬崖。把六个月大的婴儿放在高台上,父母呼唤婴儿,婴儿不敢往前爬。
说明六个月大的婴儿已有了深度知觉。
补:①后来用出生就会走的小羊、小猫等作为实验对象,结果发现它们不需要学习就都会在视觉悬崖边表现出深度知觉。②心跳指标,把2个月的乳儿放在视觉悬崖边,他们的心率通常会减慢。
8、 罗伯特.范茨形状知觉实验(偏爱物测验)
操作:设计“注视箱”,婴儿躺在箱内,可以看见箱顶呈现的成对刺激图形,用专门的仪器测婴儿注视图形的时间。
研究发现:图形越复杂,婴儿的注视时间越长。在同一对刺激中,刺激图图形越模式化,婴儿注视时间越长。婴儿注意面部图形,对他们的生命是有现实意义的。
9、 托马斯—切斯婴儿气质三类型说。
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容易型 40% 这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容易受到**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②困难型 10% 他们的突出特点是时常大哭,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以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范性,对新事物、新食物。新环境接受很慢。
他们的情绪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很难得到他们正面的反馈。在养育过程中容易使亲子关系疏远,因此,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迟缓型 15% 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常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他们逃避新食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的发生兴趣,在新情景中能逐渐的活跃起来。
随着年龄、**的抚爱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
另外35%,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属于上述类型中的中间型或过渡(交叉)型。
10、艾斯沃斯“陌生情景”研究的目的、过程、结论。
目的:为验证婴儿对母亲依恋的性质并不相同。
过程:将一个婴儿和其母亲与一个陌生人安排在实验室中,有七种不同情景下的组合方式分别组成七个情景。关键是考察分别与母亲、与陌生人在一起,与母亲和陌生人在一起,独自一人时,母亲离开、回来及陌生人回来、离开时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以作为婴儿依恋性质的指标。
结论:婴儿的依恋性质取决于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
11、 母婴依恋的类型及特点。
1 安全型依恋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的玩,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需要靠近或接触母亲,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有距离的交谈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再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婴儿的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表现出苦恼、不安,寻找母亲。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与母亲接触,并且很容易经安抚平静下来。
65%—70%
2 回避型依恋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不予理睬,表示忽略而不是很高兴,自己玩自己的。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无依恋婴儿)。
20%3 反抗型依恋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嫉极度反抗,引起大喊大叫。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很矛盾,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但是要他重新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的朝母亲看。
10%—15%
12、 个体发育中大脑各区域成熟秩序。
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13、 综述几种言语发展理论的观点,并结合实际考虑如何加速婴儿的言语发展?
强化说(巴甫洛夫、斯金纳)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语法是生成的;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
认知学说(皮亚杰)语言是婴儿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并非构成逻辑的根源,恰恰相反,语言是由逻辑构成的。
4 模仿说(奥尔波特、班杜拉、怀特赫斯特)奥尔波特认为,婴儿语言知识对**语言的模仿,是**语言的简单翻版;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各种社会语言模式的观察学习而获得言语能力,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田条件下进行的;怀特赫斯特认为,婴儿对**的言语模仿是有所创造、有所选择的(选择性模仿);
5 相互作用伦强调内部经验和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
加速婴儿语言发展的措施:①**需对婴儿的言语进行大量重复训练,并进行对婴儿的言语学习进行强化;②在婴儿言语教受过程中,应注重语法的讲解和婴儿大脑中言语功能区的开发;③**在生活中注意语言的使用和表达;④注意婴儿逻辑思维的培养;⑤为婴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14、 根据哈罗的实验及相关理论,谈谈早期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及在婴儿抚养中如何发展安全型依恋?
实验方法:哈洛用铁丝做了一个**母猴,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在胸前安装一个奶瓶,身体内还安装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然后他们又组装了另一只不能提供舒适环境的**母猴。
这只母猴是由铁丝网制成,外形与木制母猴基本相同,以便使幼猴用接近木猴的方式接近它。这只铁丝木猴也安装了能喂奶的乳房,且也能提供热量。这只铁丝母猴与木制母猴相比,除了在被哈罗称为“接触安慰”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完全一样。
8 只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用奶瓶),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也提供奶。他企图将喂养的作用与接触安慰的作用分离开来。哈罗把猴子放在笼子里,并记下在在出生后的前 5 个月中,幼猴和两位“母亲”直接接触的时间总量。
结论:对于幼猴而言,接触安慰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中比母猴提供乳汁的能力更重要。
重要性:信任感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良好的亲子关系让我们对父母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这种安全感和信任感会自然就迁移到跟其它人的关系上;相反,不良的亲子关系给不了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反而会让我们对世界充满焦虑,这样的焦虑也会不自觉的就迁移到跟其它人的关系上,造**际交往障碍和苦恼。
发展安全型依恋的举措:①父母与婴儿建立起稳定、一致的合作关系。即时对婴儿发出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回应,,始终让婴儿感觉到父母在身边;②父母和婴儿经常进行反射性对话。
耐心解决婴儿的问题;③父母主动与婴儿修缮关系,不要有沟通上的障碍;④父母的言行举止应该一致;⑤积极与婴儿进**感交流,父母每天关注婴儿每天积极的变化,即时表达对他的肯定和鼓励。
第六章(幼儿)
发展心理学整理笔记
第六章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第一节童年期儿童的学习活动。一 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 学习的社会义务。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 有系统的学习知识和各种技能以及基本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
作者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利军。绪论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 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一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是超科学的科学。感觉 知觉 意识和注意 记忆 想象 表象 思维 言语 情绪情感 动机 能力 人格等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或者说内容。人的行为活动明显受到心理活动的支...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一 三个基本问题概论。1 何谓 发展 发展指的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2 为何发展成熟和学习。3 何谓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青年期这个特定过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的一门科学。二 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三 三个争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