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21:19:28 阅读 1363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的两个主要问题四个研究方向。

2、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

1)标志:2024年,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条件:a、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然主义教育的发展。

b、先进科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研究方法的突破——普莱尔的观察、实验、测验。

3、儿童心理学产生到个人人物流派做出的贡献(15—16)

4、遗传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详说(结合案例,说明什么)

1)单因素论。

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和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f.

galton)。

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单18-p186),他的一段名言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观点的典型写照。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分别重视了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制约作用,但两者都因为片面强调一个因素的作用,走向极端而失却科学性。

2)二因素论。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

3)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1、 埃里克森八阶段内容。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从出生到4岁,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本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从25岁到5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是老年期(成年晚期),从50岁到死亡。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疲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2、 替代强化含义。

替代强化,即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3、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实质。

心理的发展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4、 最近发展区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是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说获得的潜力。

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和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有教学决定的。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维果斯基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

5、皮亚杰:心理发展实质原因、

同化顺应运算客体永久性的含义。

影响心理发展因素、

四个发展阶段的大致特点。

1)心理发展的实质原因:实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儿童心理不断产生量变和质变。儿童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两种主要的形式就是同化和顺应,对立统一存在),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而顺应则是质的变化。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过程。

4)运算: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这个概念在书上和课件上都没有找到,我是网上找的,大家参考下)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有四个重要特征:

a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b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c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d运算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5)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6)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2、物理因素3、社会环境4、平衡。

7)四个发展阶段的大致特点(不展开)

a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利用感知动作来认识世界、建立客体永久性、空间“位移群”的建构成功、原始的因果观念。

b前运算阶段(2-7岁)

前概念分阶段(2-4岁)、象征思维、思维自我中心化、泛灵论、传导式推理。

c、直觉思维分阶段(4-7岁)

不能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无守恒概念。

d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守恒性、 滞差(水平滞差和垂直滞差) 、可逆性。

整体性 、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e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维。

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1、胎内发育三个分区(大致)

1)胚芽期(0-2周):

受精卵迅速**,有机体不断复杂化;胚种植入子宫壁

2)胚胎期(3-8周):

敏感期,主要的系统和器官分化出来,神经系统极其迅速地发育 。

3)胎儿期(8周-出生):

28周是出生后能否存活的分界线。

2、几种非条件反射(描述小孩行为是什么反射)

觅食反射吮吸反射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拥抱反射) 击剑反射(强直颈部反射) 踏步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游泳反射降落伞反射

3阿普加量表(婴儿出生测量)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

1、模仿学说和转换学说(观点)

模仿说。由奥尔波特率先提出的关于个体言语获得机制的最早理论。他认为,婴儿语言只是对**语言的模仿,是**言语的简单翻版。

后来的社会学习理论流派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即模仿学习)而获得言语能力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哈里斯和哈赛默对模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婴儿言语活动中有模仿成分。但怀特赫斯特对传统的模仿说进行了改造,并进一步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认为婴儿对**言语的模仿是有所创造、有所选择的。

我们认为,在婴儿获得言语过程中有各种类型的模仿在起作用。a即使的、完全的临摹 b即使的,不完全的临摹 c延迟模仿(有变形或者创造性因素) d选择性模仿(可以按照语言范型的结构、功能在新情境中表述新的内容)

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chomsky,1959)提出的一种语言理论。他认为:①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②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③每一个句子都有其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而变为表层结构(语音),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2、单词句记忆阶段的特点。

单个字或单音重复。

一词多义。以音代物。

以词代句。3、婴儿思维的特点。

直觉行动思维:儿童的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只能在对外界的感知活动中进行,在自身的动作过程中展开,离开感知和动作,思维就停止。

直观性和行动性。

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

狭隘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出现形象性的特点。

4、母婴依恋的类型和方法。

a型:回避型依恋。

母亲在不在场无所谓,母亲离开,并不表示反抗,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母亲回来,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非高兴,有时也会欢迎,但很短暂就离开了。又称“无依恋婴儿”。

b型:安全型依恋。

母亲在场,能安逸地玩,偶尔看母亲,与母亲交谈,对母亲微笑;母亲离开,操作会受影响,婴儿明显表现苦恼、不安,想找母亲,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与母亲接触,且容易抚慰,平静。

c型:焦虑反抗型依恋。

当母亲要离开则非常警惕,离开时表现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其态度矛盾,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同时反抗与母亲接触,母亲亲近他,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

d型:混乱型

a、b、c三种依恋行为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复杂地结合起来。

方法:陌生情境法。

第六章婴儿的心理发展。

1、浏览早期的游戏理论。

霍尔的复演论。

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征。

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论。

把游戏看做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彪勒的机能快乐说。

强调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集体愉快的手段。

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

把游戏看成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

认为游戏不是源于精力的过剩,而是来自于放松的需要。

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

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2、幼儿期思维特点。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3、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先后顺序。

发展心理学A

科 专 本 线名 姓封号 学密级 班 信阳师范学院函授生考试试卷 发展心理学 试卷 a 试卷说明 1 试卷满分100分,共六页,五个大题,100分钟完成试卷 2 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中 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3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满分201420242210...

发展心理学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柔鲜。图尔荪06124691 父亲缺失指由于分居 离婚 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 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美 谢弗,邹泓译,发展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霍林沃斯,赵演译,发展心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英 朱莉娅 贝里曼,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 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北京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