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滢《实验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9 19:54:28 阅读 6731

第3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1. 绝对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

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 (操作定义)

2.差别阈限。

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

3. 韦伯定律。

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通常用 △i/i = k 表示。在这里,△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k也称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后来,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为韦伯定律。

4.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程序及特点。

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5.信号检测论

色子游戏的四种情形: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

击中率+漏报率=100% 虚报率+正确否定率=100%

击中:当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有”。

虚报:当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有”。

漏报: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正确否定: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操作者特征曲线:以虚报率为横坐标,击中率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相应发生的变化。

判断标准β:做出决策的分界线,人根据最优原则主观划定的标准,对应决策过程。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

1)有无法:当主试呈现刺激之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并给与口头报告。

2)评价法:也叫多重决策法,呈现刺激的方式同有无法一样,要求被试根据自信度给出更细腻划分的有无的等级评价,得出的评价将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连续体。

第4章反应时。

1.唐得斯a、b、c反应时间及其测定

a反应时:一个反应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它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

b反应时: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于事先所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此时所得到的反应时间包括简单反应时间、辨别刺激的时间和选择的时间。

c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多个刺激中那个事先规定好的那个刺激反应,而对其他刺激不反应。所得的时间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如果用c反应减去a反应,那么所的反应时就是单独辨别过程所需的反应时;如果用b 反应减去c反应,那么所得的反应时就是单独选择所需要的反应时。于是通过对特定不同任务反应时的比较(相减),就可得到某一特定心理过程所需的反应时间。

的反应时间实验: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实验中使用两种材料:一种是音同形同的两个字母如aa;另一种是音同形不同的两个字母如aa。

实验安排两种呈现方式:同时呈现与及时呈现(0.5s、1s、2s)。

要求背时判断两字母是否相同,记录反应时间。以上两种情形下,正确的反应都是“相同”。

实验结果:1、如果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aa小于aa 的反应时。2、两个字母继时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随间隔时间增加两者差异逐渐缩小。

这一实验证明了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这说明短时记忆中,先出现一个短暂的视觉编码,然后出现听觉编码。随着两个字母相继呈现时间的加大,视觉编码效应逐渐消失,听觉编码效应增大,其反应时间也加大,从而缩小了与a、a字母对反应时间的差别。

这就是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证明了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与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

3.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率,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

4.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1)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的强度

反应时间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缩短,但减少量越来越小,强度再增加,反应时间也不会减少。

2)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征

当物理刺激强度本身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造成时间的累积作用,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一定,增加视觉刺激的面积时,由于感受器神经兴奋的空间积累作用,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3)反应时间依赖于受刺激的感觉器官

不同感官的反应时间不同

同一感觉通道接受的刺激不同

刺激相同感觉通道的不同部位,反应时间也有差异

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影响反应速度。

4)反应时间依赖于机体的状态

依赖于机体的适应状态 ;②被试的准备状态 ;③额外动机 ;④年龄 ;⑤练习因素 ;⑥个别差异

第6章知觉。

1.图形——背景之间的知觉差异。

1)图形具有“事物”的特性,图形形状的边界形成轮廓;相反,背景具有“物质”的特性,相对来说没有形状。

2)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距离较近,并且在背景的前面;而背景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图形的后面连续伸展。

3)与背景相比,图形看起来印象更为深刻、更明显和更好记忆,而且,图形一般表现为有意义的形状,而背景的形状不一定有任何意义。

2.运动知觉。

1)诱导运动:一种视错觉,观察者知觉到某个物体的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根本没有发生空间位移,只是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好像在运动。

2)似动:当某一物体实际上没有发生空间位移而被知觉为好像在运动,是一种对静止物体产生的运动错觉。

3)自主运动:在一个漆黑的房间中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一定时间后,这个光点好像就会动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自主运动。

4)运动后效:指长时间注视一个运动的物体,再看静止的物体,会感觉到原本静止的物体在向反方向运动。

3、知觉恒常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

恒常性的种类: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

第7章注意。

双听测验。过程:对被试的两耳分别或同事**信息,一般的做法是要求不是跟踪这个信息,被试必须大声重复,以保证真正听到一只耳朵的声音。

目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那些说话者的声音特性是否与注意有关?

(2)如果我们成功跟踪一个通道,我们是否排斥另一通道?我们是否能够监控另一通道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转换通道?(3)如果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是”,什么样的高优先事件会引起这种转换?

2.双任务冲突:被试同时执行两个任务,两任务的刺激s1和s2可以同时呈现或在一定的刺激呈现间隔分别呈现。

3.注意瞬脱效应: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视觉刺激中,如果在第一个靶刺激(t1)出现之后在200—600毫秒之内城县第二个靶刺激(t2),被试探测第二个靶刺激(t2)的能力会降低。

4.经典的stroop效应(字意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让被试**一种颜色的字词,他的任务是确定该字词的颜色,而忽视字词的含义或它所引起的反应。

第8章记忆。

1. 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系列位置效应实验)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系列位置曲线: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这种记忆测验先是呈现一系列的项目,大约2s一个项目。

当最后一个项目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以不按呈现顺序回忆。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正确回忆率为纵坐标做图,我们就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

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3个部分:近因效应(系列最后几个项目回忆得最好);首因效应(指系列中开头几个项目回忆得较好);渐进线(指曲线得中间部分回忆最差)。

2.负近因效应实验:

craik以每个单词2秒的速度向被试呈现包括15个双音节词的系列,呈现完毕,立即要求被试对该系列进行自由回忆,时间为1分钟。每个被试完成10个相同的作业。在所有10个系列回忆完成后,在被试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给被试5分钟,要求其仍然以自由回忆的方法,回忆出呈现过的10个系列的所有单词。

10次自由回忆的结果表现出标准的系列位置效应。但是在最后对所有单词的总测验中,仍然保留首因效应,但是没有出现近因效应,实际上,近因部分单词的回忆率低于渐进线的回忆率,所以称为负近因效应。

3.记忆的加工层次理论及研究途径。

craik等人认为,记忆是同知觉加工的水平联系在一起的。知觉涉及对刺激物作一系列水平的分析。初级阶段涉及物理或感觉特点,而后来的阶段则更多涉及把输入与头脑中已存储的经验的抽象进行匹配,即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抽取。

这些不同的加工阶段属于不同的“加工深度”。

记忆的久暂不取决于时间,加工层次才是决定的因素。 记忆依赖于(测验)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提取线索是否有效由已记住的信息来决定。也就是说,后来的提取过程与早先的加工过程越一致,回忆的成绩越好。

4.外显记忆测验:自由回忆和再认等传统的测验记忆的方法。其特点是这些测验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

5.内隐记忆测验:知觉辨认、词干补笔和补笔等测验记忆的方法。其特点是这些测验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只要求被试专注于完成眼前的作业。

第10章思维。

1. 影响问题解决的一些因素

1)知觉特点(2)噪声(3)定势的作用(4)功能固定化(5)迁移(6)功能固定化(7)动机强度。

2.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定式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刻板化。

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1942)即让被试设法用大、小不等的容器去取一定量的水。

卢钦斯的量水实验。

实验组的被试从第1题连续做到第8题,控制组的被试只做三题。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被试在做1—5题时,形成了一种定势(用b减a再减2c的解题方法),这个定势影响着第题的解答,有简便方法而未被用上。在解答第8题时则遇到了很大困难。

控制组的被试因没有形成解答1—5题的定势,故迅速采用简便方法解答了第题。实验证明,定势在解答同类课题时可能产生迁移,而在解答不同类课题时,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因为人的认知策略和解题方法都有一个适用范围,超出一定适用范围,任何一种策略和方法都将是无效的。

实验心理学重点

一 操作特征曲线 p292 294 1 定义 随着判断标准的不同,击中率和虚报率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我们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而击中率作为纵坐标,那么绘制出来的曲线称为操作者特征曲线。因为这条曲线中,判断标准是变化的,但辨别力保持不变,因此又叫等感受性曲线。2 roc曲线的特性 1 的改变独立于d 的变...

实验心理学重点

费希纳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 之父 心理物理学方法 研究物理刺激的变化和感觉变化间的关系。费希纳定律 s k logr 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 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1879年,德国哲学家 心理学家,冯特,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1.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指使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的科学。内容。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理的思想,其著作有 心理学物理纲要 3.艾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