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17:25:28 阅读 1336

4、 被试间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被试间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自变量一种情况的处理,又称独立组设计。

优点:不同处理方式间互不影响,互不干扰。由于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因此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

缺点::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我们就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克服方法:随机组设计和配对组设计。

随即组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在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随机组设计的基本假设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若对各组用同一样的课题,在系统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其结果就成为系统组,则他们的成绩在统计上应是相等的。

匹配: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说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步骤:

第一步:让所以被试做“共同作业”,即接受预备测验,获得作业分数;第二步,根据作业分数形成配对组。

5、 对他人实验研究的实验设计类型进行分析,尤其是区分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和混合设计三种类型。

一、多变量设计。

多因变量实验设计: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变量的实验设计。

二、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即将每一个被试分到每一个水平的自变量。

被试间设计:指要求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即仅把一些被试分到一种水平的自变量(每一个水平接受不同的被试)。

混合设计:在有些多自变量的实验中可以既包含被试内设计,又包含被试间设计。我们把在一项实验中有些自变量是被试内的而有些自变量是被试间的实验设计称为混合设计。

三、小样本设计。

aba设计:指自变量的水平有两个时(分别用a和b来表示),被试要按照aba的顺序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

多基线设计:找到一个或若干个与所要研究的行为(或被试)接近的行为(或被试),在不同时间内对它们引入同一自变量的处理,也就是不同的行为(或不同的被试)在引入自变量之前有长短不等的基线期,从而可以将自变量的影响和时间的因素逐阶段地演示出来,以便于研究者最终确定被试行为变化的真正原因和自变量处理的真实效果。如果几个不同基线阶段比较同一被试的不同行为,那么就是被试内多基线设计:

如果在几个不同的基线阶段比较不同被试的同一行为,那么就是被试间多基线设计。

四、准实验设计。

指未对自己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在准实验设计中,我们只能选择某个特征(自变量)不同的被试,然后将这些在该自变量不同水平的被试行为加以比较。

6、 什么是外部效度,如何分析一个实验的外部效度?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也称为生态学效度。 如何分析:

通过对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其影响程度,包括实验环境的人为性;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7、 什么是内部效度?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一项实验的内部效度高,就意味着因变量的变化确系由特定的自变量引起的。

实验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生长和成熟: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也是使其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以幼小的儿童为被试者而又采用单组前测后测实验的情况下;

前测的影响: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后测的分数将比前测的高。这中间包括练习因素、临场经验、以及对实验目的的敏感程度,从而提高了后测的成绩;

被试者的选择偏性:在对被试者进行分组时,如果没有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的方法,在实验处理之前,他们在各方面并不相等或有偏性,从而造成实验结果的混淆,降低了内部效度;

被试者的缺失:长期实验中被试者的推出或缺失,难以代表原来的样本;

实验程序的不一致: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仪器、控制方式的不一致,测量程度的变化,实验处理的扩散和交流等都可能混淆实验变量(即自变量)的效果;

统计回归:两次测量结果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8、什么是实验法,有什么优缺点?

概念: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方法,也是实验心理学系统发展、讨论、应用的科学方法。实验法脱离了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的描述性层次,而真正具备了完整的解释、检验和**功能。

评价:优点:(1)能更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

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其他因素,从而使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恒定,这样,逻辑上就可认为我们得到的任何结果都是由自变量引起的。(2)经济。实验法的实验者可以通过设置感兴趣的情境来控制环境,就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得数据,而不像自然观察法那样,花费大量时间观察一个情景。

缺点:(1)人为造作性;(2)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3)样本存在的缺陷。

9、反应时的含义。

反应时( reaction time)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也称反应时间或“反应的潜伏期”。

反应的潜伏期包含五个阶段的时间: 1. 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

神经冲动经外周感觉神经元传入大脑神经中枢系统; 3.大脑中枢对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发出信号; 4.信号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经由外周运动神经元传至效应器; 5.效应器做出反应。

10、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的。(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互相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11、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是什么?

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12、实验信度的考察方法。

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1.推断统计:用于确定两种条件的结果差别是由自变量还是随机因素造成的。

如果不同实验条件下所得出的结果之间差异很大,而且这种差异由偶然因素导致的概率低于5%时,研究者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导致该结果的可能性,而认为结果是由自变量造成的。

2.实验验证:

直接验证:直接验证是指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重复它。②系统验证:

所谓系统验证,就是系统变化那些被认为与实验结果不相关的因素,考察是否会出现同样的实验结果。③概念验证:就是根据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或者理论模型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

13、信号检测论实验有哪些?

阈限测量、再认实验。

再认实验:再认实验一般有两组。

1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结果处理,尤其是反应偏向辨别力指标(d’)的计算。

刺激出现并报告“有”,这种反应称为“击中”;刺激出现并报告“无”,这种反应称为“漏报”;没有出现刺激而报告“有”称为“虚惊”;没有出现刺激并报告“无”称为“正确拒斥”。

注:sn表示信号,n表示噪音,o表示分布图中的纵向高度,似然比l(x)=o(sn)/o(n)

决策标准β,如果l(x)大于等于β,观察者选择“信号”反应,反之选择“噪音反应”β o击中/o虚惊反应偏向:根据已知的p,通过查pzo转换表得到o

d’的计算公式:

15、操作性定义的含义及应用。

含义: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运用: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条件描述法,指标描述法,行为描述法。

16、经典心理物理法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17、恒定刺激法的特点。

1)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3)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刺激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且被试事先完全不知道刺激呈现的顺序。测量绝对阈限值,则可以不需要标准值;如果测定差别阈限,则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值,作为比较的参照。

4)运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的结果,必须统计被试对各种刺激变量的反应的次数(5)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实验完毕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计算方法一般采用直线内插法。

6)实验进度较快,相对来说较为省时,而且结果也较为准确

18、最小变化法的误差分析。

最小变化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在测定绝对阈限时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要注意递增和递减的系列要保持数量一致且交替排列,每一系列的起始位置要随机变化防止被试形成**。在测定差别阈限时注意要点和测量绝对阈限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为了控制标准刺激出现位置和时机的影响,通常采用多层次aabb控制法。

19、心理学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

1.题目和作者 2.摘要 3.引言 4.方法 5.结果6.讨论 7.参考文献。

20、额外变量的控制技术有哪些?

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1)排除法: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双盲实验:实验操作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可能会导致概括性问题和与自变量交互作用问题。

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4)随机化法: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

5)抵消平衡法: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6)统计控制法: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

21、因变量指标应该满足的条件。

一,有效性,即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哪一个指标最能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那么这个指标的有效性最高。 选择任何指标都要首先考虑其有效性,如果效度不高指标就无用,反映指标的效度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效度。

二,客观性,即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反应时、反应频率、完成量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指标,是可以用客观的方法测量和记录下来的。 一个客观的指标

一定能在一定的条件下重现,这样的指标能经得起检验,并且能够重复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