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发布 2020-04-12 07:51:28 阅读 7891

第一章绪论。

1.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2.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3.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5.自变量的混淆: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6.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就是实验**现了高限效应。

7.低限效应(地板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实验中就出现了低限效应。

8.额外变量:我们把自变量以外,能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因素叫做额外变量。额外变量就是在实验中保持恒定的变量,也可以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9.交互作用:如果在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里,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这就叫做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0.主试:就是实验者,既主持实验的人,他要向被试者交代任务,让被试者熟悉实验的要求;他要向被试发出刺激,并通过实验收集资料,即被试的反应。

11.被试:就是实验对象,他接受主试发来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12.指示语:在作实验以前,主试要向被试者交代任务,告诉他实验的要求,他应该怎么做。主试向被试交代任务所说话叫做指示语。

13.实验者效应:我们把主试者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统称为实验者效应。

14.简述自变量的种类。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1) 刺激特点的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 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等等都可以做为自变量。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在暗适应过程中,时间是一个最重要的自变量。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暂时造成被试的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15.简述因变量有那些特征。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1) 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因变量的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一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就是不敏感的。

16.看图的原则:

1)自变量至少是以两种水平存在的。

2)当把实验结果作图表示时,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实验,自变量总是用横坐标表示,因变量总是用纵坐标表示。如果实验包括两个以上的自变量,那么,一个自变量用横坐标表示,其余自变量则画在图上,因变量永远用纵坐标表示。

3)交互作用反应在图中,表示为组中的线是交叉的。如果有平行线,则不存在交互作用。

注:看图题p27 图2-1 注意实验结果。

17.防止实验者效应的方法。

实验者效应:我们把主试者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统称为实验者效应。

1) 双盲实验: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以避免主试对实验结果的期望影响被试的反应,叫做双盲实验。

2) 也可以不让主试与被试接触,把实验步骤编成计算机的程序,整个实验都在计算机上实现。实验者的任务是监视仪器和被试,保证仪器运转的正常。

重点: 第二章实验设计。

1. 组间设计:组间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进行实验。

2. 组内设计:组内设计就是,每个被试都要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进行实验。

3. 混合设计:我们把一项实验中既用组内设计又用组间设计,叫做混合设计。如果一种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种变量,那么多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则按组内设计。

4. 因素设计:是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它的特点是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水平都结合起来进行的实验。因素设计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个有两种水平。

5. 因素处理:我们把不同因素按水平形成的各种组合叫做处理。因素设计既可以按组内设计,也可以按组间设计进行,但组间的因素设计更为常见。

混合的因素设计至少有一个变量按组内设计,一个变量按组间设计。

6. 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的观察。自然观察法的一条规则是,观察者必须作为局外人进行观察,不得干预正在进行的活动。

自然观察发不能提供对现象的因果解释,所记录下来的只是按时间先后发生的一连串的事件。

7. 调查法:调查法在社会心理学中用的比较普遍,通常,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人们对某一特殊问题的感受。调查的一个主要的作用是澄清事实,扫除流行的不实传闻。

进行调查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调查对象,即样本要随机选取,不然调查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歪曲事实。第二,调查问题必须表达准确,不产生歧义。

8. 相关方法:指两个变量之间系统的依赖的关系,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相关方法的一种重要应用称为档案法,这种方法是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9. 个案法: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它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因此个案法强调的是个别差异。

10.简述组内设计的优缺点及怎么样克服。

组内设计:组内设计就是,每个被试都要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进行实验。

1) 可以消除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在组内设计的条件下,被试是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的,每一被试与自身是完全等同的,因而不同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差异,不能归结为被试间的差异。

2) 适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组内设计的方法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是比较合适的。组内设计的研究记忆遗忘的进程也是十分理想的方法。

3) 可以节省大量被试:在组内设计中研究者可以从每一被试身上获得几种不同的数据,可以节省大量被试。

组内设计的缺点:因为组内设计的实验中,每一被试要轮流在各种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这样,在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说实验顺序会造成麻烦,自变量可能与练习或疲劳的因素发生混淆。为了消除组内设计中实验顺序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1) 完全平衡法:完全平衡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这样,每种自变量在整个实验顺序的每个位置上,出现的机会一样多,每两种自变量之间都有一次在前,一次在后的安排。

2) 拉丁方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让每个自变量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上的机会都一样多。

11.组间设计的优缺点和克服方法。

组间设计:组间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进行实验。

组间设计的优点:组间设计的条件下,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作反应。一种自变量,或者叫做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这就避免了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组间设计的缺点:组间设计的缺点在于,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这样,那么不同实验条件下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

在运用组间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分配到各组的被试,不仅人数上要相等,而且各组被试在其他的条件上也应该是等同的,他们之间的差异不致影响实验的结果。为了作到这一点,既排除各种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差异,克服组间的缺点,采取两种方法:

1) 匹配被试: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说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的形成组。

2) 随机分配被试:一个更常用的消除组间设计中各组被试差异的办法,就是按随机的原则把被试分配到各组中去。随机分配的办法常用在一组包括20—30名被试的情况。

如果研究的自变量稍多一些,每组样本的数量可以小一些。

12.简述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防止自变量混淆:如果因变量不是由自变量引起,而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这就叫做自变量的混淆。如(可口可乐和非常可乐的例子)

二、几种不恰当的实验设计:

1) 没有前后对比的测验:如:一组被试—自变量a—测验。

2) 控制组与实验组不属于同一总体。

3) 没有控制好额外变量。如实验组测验—收看科技节目—再测验。

13.在什么条件下适宜于应用组内设计。

组内设计:组内设计就是,每个被试都要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进行实验。

当你在安排实验时,难于消除被试间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的时候,当你要解决的问题是属于学习的阶段性,或者实验的对象数量较少的时候应该选用组内设计的实验。

实验设计:简述用组间设计方法与组内设计分别设计实验,来测定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

组间设计:随机选择100名被试,随机分成2组,一组50人。其中一组测听觉反应时,每人测100次,一组测视觉反应时。

每人测100次,。对每个被试来说只做一种测量,视觉的或听觉的比较2组平均数。

组内设计:随机选择50名被试,让每一个人既做听觉又做视觉反应时,每种反应测100次。其中25人先测视觉反应时,再测听觉反应时,另外25人先测听觉反应时在测视觉反应时。

然后分别计算听觉和视觉的反应时,看他们之间的差别。

15. 一般来说,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则按组内设计。

实验设计小结p21表。

16. 为什么采用非实验的研究方法?

答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受到许多限制,使实验无法进行,于是只得求助于非实验的研究方法。非实验的特点:

第一,不能操纵自变量。第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听任事情的自然发展。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

实验心理学

第02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 主试与被试 二 指导语。三 变量。四 效度。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 主试与被试 主试 experimenter 是指心理实验中的组织 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