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希纳定律:s=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
3.注意凝聚是指人们不顾已知的相反事实,仍然固守自身已有的知识而拒绝改正。
4.先验即人们不经过研究或考证就相信那些看来似乎合理的预存信念。
5.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工作绩效会显著高于单独工作时的绩效。
6.观察法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7.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
8.个案研究法是指深入的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9.无干扰观察主要是指研究者为了避免研究者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取的一种无感染观察技术。
10.参与性观察即研究者参与到被试的生活中,对之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11.相关研究法是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2.实验是指人为地,系统的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13.假设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的未经证实的论题。
14.自变量是指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作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a作业变量:
作业就是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如果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量来操纵,则这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如迅速呈现的字母串,记忆词表,错觉图形等。b环境变量:
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那么改变了的环境特性就是环境自变量。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c被试变量:
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如被试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治理,受教育水平,人格特征,动机,态度,内驱力等。
15.因变量是指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
16.控制变量亦称额外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的潜在因素或条件。
17.在因变量恒定的条件下,如果因变量的测量范围受到限制,时测量结果只能停留在量表的最顶端和最低端,则零结果也会发生。我们分别称为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18.计数资料,即按个体的某一属性或某一反应属性进行分类计数的资料,如被试的性别,婚否,成年或未成年。
19.计量资料,即用测量所得的数值的大小来表示的资料。如被试的年龄,智商,反应频率。
20.等级资料,它是介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之间,可称为半计量资料。如将领导的能力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
21.描述性资料,即非数量化的资料。
22.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对信息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23.存储负荷一般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保存在脑中并能及时提取的信息量。
24.变量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饿属性。
25.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相关变量。
26.采用明确统一,可以量化的术语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的过程。
27.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他的程序下定义就叫做操作定义。
28.自变量的水平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或操作结果。
29.口语记录是指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
30.实验者有必要把实验中被试的反应控制在主试所设想的方向上,这就是对反应的控制。
31.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
32.被试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者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我们把这种称为要求特征。
33.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34.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3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36.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的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
37.抵消平衡法是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38.被试间设计是指每一种水平接受不同的被试,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39.匹配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拆窝技术)
40.回归假象是指在许多测量情景中,第一次测验时的高分组和低分组这两个极端组的分数在第二次测量时间时向平均数回归了:高分组的得分比第一次低些,低分组的则高些。
41.随机化是把被试随机的分配到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的处理。
42.练习效应:被试的表现是否会因为逐渐熟悉实验情境而有系统地提升。
43.疲劳效应:被试的表现是否会因为连续作业的疲劳而系统的下降。
设计:自变量的水平只有两个时,被试按照abba的顺序接受四次实验处理,两次a条件,两次b条件。
45.拉丁方设计:当自变量的水平有两个以上时,列表示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建立平衡的拉丁方的第一行的公式为1, 2,n,3,n-1, 4,n-2。
46.初期练习效应:一个很强的联系效应在实验一开始就产生了。
47.差异延续效应:指自变量中一个水平的处理可能会完全改变其另一个水平的处理时所发生的情况,那么这时以往的平衡技术已很难对付这种因不同处理水平间较为持久的相互作用了。
48.小样本设计是指向较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设计,a表示**前的基准状态,b表示**后的状态。
50.多基线设计的程序是:找到一个或若干个与所要研究的行为接近的行为,在不同时间内对他们引入头同一自变量的处理,也就是不同的行为在引入自变量之前有长短不一的基线期。
51.被试内多基线设计:几个不同的基线阶段比较同一被试的不同行为。
52.被试间多基线设计:几个不同的基线阶段比较不同被试的同一行为。
53. 准实验设计即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54.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55.构念效度是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56.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57.统计程序的有效性是指有关决定实验处理效应的数据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58.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59.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其前后一致性程度。
60.听力计是测定个体对各种频率声音的感受性大小的仪器。
61.立体镜是一种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三棱式立体镜,反射式立体镜,栅栏式立体镜)
62.深度知觉仪是用来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时间知觉仪是时间知觉实验的基本仪器。
空间知觉仪是用于考察人类空间知觉认知特点的仪器。速度知觉仪是测量人的速度判断能力的仪器。速示器是一种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
记忆鼓是研究记忆的仪器。
63.反应计时器是一种用来测量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对单个或多个刺激或刺激组合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的仪器。(简单反应计时器,视觉选择反应计时器,多选择反应计时器,反应盒)
64.警戒仪是测定个体警戒状态的仪器。警戒指的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觉察特点,不能预期出现的时间的准备状态。
65.镜画仪是一种主要用于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的实验仪器,可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
66.眼动仪是测试人眼活动情况和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的专用仪器。结构包括测试计算机,图像显示计算机和测试托架。
67.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简称pet,基本原理是:把示踪同位素注入人体,同位素释放出的正电子与脑组织中的电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作用,产生一对方向几乎相反懂得r射线,可以被专门的装置探测到,据此可以得到同位素的位置分布。
68.脑电图技术原理:大脑在工作时,神经细胞中的离子运动会产生电流,在头皮表面形成微弱的电位,脑装置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和放大器来探测这些电位。
69.脑磁图,简称meg,工作原理是: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电流,在头颅外表产生感应磁场,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极微弱的磁信号,便可以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
70.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简称fmri,工作原理是:将被试放入一个强大的磁场,测量被试在强磁场中活动时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以此来确定神经活动的情况。
71.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起本身,却能够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
72.内隐记忆的操作定义:内隐记忆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有意识或外显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73.任务分离是指内隐和外显测验的实验性分离,即操纵某一实验变量使其在不同的测验任务中表现出不同的效应。
74.两点阈就是指能感觉到是两点,而不是一点的最小距离。
75.维耶罗特定律是指身体部分的触觉感受性随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的现象。
76.个人空间圈: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既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神秘的气泡”随着身体移动而移动,它并不是人们的共同空间,而是在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
77.反应时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78.人差方程或个人方程:b-a=1.233秒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79.时间描记器又称记纹鼓,利用一个等速运动的表面,来记录刺激和反应的痕迹,并根据两个痕迹间的距离算出反应时。
80.希普计时器应用摆的原理创制出一种可测量1毫秒的计时器,由两个部分组成:(1.
)一个迅速运动的时钟构件,在刺激没有发出时,就让它先开动达到常态速度,反应后就停止。(2.)用一个轻齿和连串的装置来移动实际测量反应时的指针。
81.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82.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83.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他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a反应时也称为基线时间。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
b反应时包含辨别时间,反应选择和基线时间。c反应又称辨别反应,它只有一个刺激是要求有反应的。c反应时只包含刺激辨别和基线时间。
(辨别时间=c反应时—a反应时:选择时间=b反应时—c反应时)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第02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 主试与被试 二 指导语。三 变量。四 效度。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 主试与被试 主试 experimenter 是指心理实验中的组织 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