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广)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学科。(狭)研究心理学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科。
实验和观察的不同:自然观察是许多科学分支的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自然观察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而实验方法则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它能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因果性的说明。而且实验具有主动性,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去进行实验。实验者设置的实验条件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它可以在做好去测量和记录的准备时开始实验,这样实验就有课可重复性和验证性。
实验者严格限定了实验条件,这样在可验证性的基础上还有利于**某一条件是否能引起实验结果的改变。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额外变量是指研究中除自变量外所有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因素。由于额外变量会影响因变量,所以它们会与自变量发生混淆,即不知道因变量的变化到底是由自变量还是额外变量引起的。因此需要对额外变量进行识别和控制。
而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包含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步骤或过程:发现问题和选择问题;形成假设;确定实验方案(实验设计);实施实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撰写科学实验报告。
第二章。实验设计:指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地搜集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实验设计是研究工作的重点,良好的实验设计不仅是实验过程的依据和处理结果的先决条件,也是使科学研究获得预期结果的一个重要保证。
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说明。作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
实验设计中的控制指对实验条件的限制其应用就是对变量的控制:随机化是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控制变量的技术。利用随机化原则对自变量进行控制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从限定的总体中随机抽取被试作为实验的样本;二是将抽取的被试随机分配到相应的实验处理中去。
实验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1,历史(经历)2,成熟或者自然发展的影响3,选择4,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以外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1,测验的反作用结果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优缺点:基本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使用了前测,虽然为检查随机分组是否存在偏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可能对后测产生敏感性,出现测验的反作用效应。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的优缺点:几乎具有随机实验组前测后测设计所有的优点。是更为理想的实验设计方案。
有些实验需要在对被试施加实验处理之前,实行前测,以了解被试在实验阶段的初始状态。
交互作用也称交互效应。既然因素之间的影响和制约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我们就把因素间这种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称为交互作用。具体来讲,如果a因素的效应在b因素的不同水平上有差异(或者反过来),那么就说a和b之间有交互作用。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的优缺点:几乎具有随机实验组前测后测设计所有的优点。是更为理想的实验设计方案但有些实验需要在对被试施加实验处理之前,实行前测,以了解被试在实验阶段的初始状态。
固定组比较设计(静态组比较设计、整组比较设计)的优缺点:基本上能对历史、成熟因素进行控制,不会受测验、仪器的因素干扰,但可能受选择及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拉丁方设计设计模式: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采用了轮换的方法。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计算方法很复杂。
第三章。感觉阈限:基本定义: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操作定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
差别阈限:基本定义: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差。(标准刺激 vs. 比较刺激) 操作定义:在50%的实验次数中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的差别。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 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
《刺激按↑和↓系列进行。↑和↓各测50次(一般情况)。刺激由实验者操纵。
>
第一步,求每一系列的阈限中点(+ 和-/ 和?/ 和?)
第二步,求本实验的阈限1. 将所有各系列的阈限求平均数。2.
先求出↑和 ↓两系列的各自平均数,然后求两系列的平均数。3. 将每相邻的↑和 ↓的一组求平均数,然后再求各组的平均数。
误差及其控制。
1)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控制。
习惯误差:在↑系列中,坚持报告“无” (阈值偏高);在↓序列中,坚持报告“有” (阈值偏低)。
期望误差:在↑系列中,提前报告“有” (阈值偏低); 在↓序列中,提前报告“无” (阈值偏高)。
检测方法:↑=则无两种误差;↑>则有习惯误差;↑<则有期望误差。
控制方法:↑ 和↓两系列交替出现。
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的确定。
第一步,求各列上限、下限
-↓系列上限:第一次从“ +转为非正的改变,该二点的中值。下限:最后一次从非负到“ -的改变,该二点的中值。
-↑系列下限:第一次从“ -转为非负的改变,该二点的中值。上限:最后一次从非正到“ +的改变,该二点的中值。
第二步,求不肯定间距(internal of uncertainty,iu)、主观相等点(point of subjective equality,pse)
iu =上限-下限 pse=(上限+下限)/2
第三步,求差别阈限、常误差别阈限=iu/2=(上限-下限)/2 常误(ce)=pse-标准刺激强度( st )
恒定刺激法: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
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绝对阈限的计算方法:1、直线内插法2、平均z分数法3、最小二乘法。
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
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组成一对刺激。每对刺激按随机方式呈现,要求被试将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进行比较,只允许作两类回答:“重”或“轻”。
每个刺激都和标准刺激比较100次。标准和比较刺激相继呈现,其中50次标准刺激在前,50次标准刺激在后。
75%的差别阈限:上限——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下限——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75%次感觉轻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差别阈限=iu/2=(上限-下限)/2
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允许被试做3种回答,即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比较时,被试可以回答“重”、“轻”和“相等”
被试的态度影响相等地带的大小:如果被试十分自信,说相等的次数就会很小,结果相等地带也就很小,导致差别阈限也小;反之,差别阈限较大。
平均差误法:这个方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
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求平均误差的方法有两种。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或每次的判断)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在这里,主观相等点是相等地带的中点,它等于各比较刺激的平均值。
最小变化法。
优点:1符合两种阈限的操作定义2可以系统探察感觉转折点3刺激系列可等距变化4可用于多种感觉阈限的测定。
缺点:1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2实验的效率低,有效数据少3对于有后作用的刺激和容易适应的感觉,不宜使用。
恒定刺激法。
优点: 1刺激数目少,省时,效率高2适用于不易随意改变刺激强度的实验3刺激随机呈现,有效控制了期望误差与习惯误差。
缺点:1三类反应实验易受态度影响2二类反应实验将不确定感觉界定为“+”或“-”结果准确性差。
平均差误法。
优点1可以激发被试参与实验的兴趣减小疲劳误差,提高实验效度2实验效率高,能较快得到结果。
缺点1易产生动作、时间、空间误差2测定结果为估计值,精确性差3不适用于非连续变化刺激。
等感受性曲线含义:当辨别力(感受性)恒定,判断标准变化时,将每次判断结果的虚报率和击中率分别作为横、纵坐标后,所绘制出来的曲线。
第四章。反应时:从给予刺激开始到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反应时(reaction time ,简称rt)。
如何用相减法,相加因素法,开窗实验来测定反应时?
1,相减法:首先应该了解a简单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定3种不同的反应时间:a-反应时间:
s1→r1 b-反应时间:s1→r1 s2→r2 c-反应时间:s1→r1 s2
如果用c - a,那么所的反应时就是单独辨别过程所需的反应时;如果用b – c,那么所得的反应时就是单独选择所需要的反应时。于是通过对特定不同任务反应时的比较(相减),就可得到某一特定心理过程所需的反应时间。
2,相加因素法这种方法假定,完成一个作业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的所需时间的总和。
3,开窗实验法例如,字母转换实验程序:呈现英文字母串+数字,并转换。 e+4-i, et+3-hw, egqr+4=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