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考试要点zyq

发布 2022-10-19 19:51:28 阅读 2543

简答:一、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

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分支。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tanner和swets把它应用于人的知觉过程,使心理物理学方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信号检测论的统计学原理:

心理学上的信号检测实验一般是在信号和背景不易分清的条件下进行的。

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背景叫噪音,这“噪音”不仅是指纯音信号出现时其他的噪音而言的。

一般的心理物理的辨别实验,其中包含着刺激a和刺激b。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其中一个刺激作为噪音,另一个作为信号。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被试者对有无信号出现的判定,可以有四种结果:

1 击中:当信号出现时(sn),被试报告为“有”,这称为击中(hit),以y/sn表示。我们把这个判定的概率称为击中的条件概率,以p(h)或p(y/sn)表示。

2 虚惊:当只有噪音出现时(n),被试报告“有”,这称为虚惊(false alarm,或称误报),以y/n表示。我们把这个判定的概率称为虚惊条件概率,以p(fa)或p(y/n)表示。

3 漏报: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这称为漏报(或失察)(miss),以n/sn表示。把这种判定概率称为漏报条件概率,以p(m)或p(n/sn)表示。

4 正确否定: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称为正确否定(correct rejection),以n/n表示。我们把这个判定的条件概率称为正确否定的条件概率,以p(cr)或p(n/n)来表示。

公式:p(h)+p(m)=1;p(fa)+p(cr)=1 其中h和cr是正确反应,m和fa是错误反应。

p(h)=1-p(m);p(fa)=1-p(cr)其他两个条件概率是这两个条件概率的补数。

似然比值——β意指信号加噪音引起的特定感觉的条件概率与噪音引起的条件概率的比值,其数学定义为给定xc水平上信号分布的纵轴与噪音分布的纵轴之比,即:β=o(sn)/o(n) 。

报告标准——c,信号检测论中用以表示反应偏向的另一个指标是报告标准,又称判断标准(或判定标准)。在数学上,反应标准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感受经验强度,用符号c表示。c是横轴上的判定标准位置。

敏感性指标—d’,信号检测论的最主要贡献是在反应偏向与反应敏感性之间能作出区分。击中概率p(n)可以因为检测者持严格的反应标准(高β)而减低;另一方面,即使观测者持宽松的反应标准(低β),p(n)也可能因为敏感性的降低而降低。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 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二、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

心理物理学定义:就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量是指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

亮度——明度。

强度——响度。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费希纳(fechner)。

费希纳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1860)。

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问题。

心理物理学方法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感觉阈限的测量;

2)阈上感觉的测量,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

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所测定的阈限,实际上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刺激的感受性或者叫做辨别刺激的能力,一是被试判定刺激是否出现的标准。

感觉阈限的测量。测量方法有:最小变化法(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最小变化法(极限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但它会因其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而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5-10个)刺激,并且刺激在整个测定过程中都固定不变。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它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对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则不能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

阈上感觉的测量,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

三、反应时:(reaction time, rt),也叫潜伏期,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多。

2024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实验。同年,在其“关于心理过程的速度”一文中,把心理时间的测定引入心理学,并提出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减法反应时、加法反应时和开窗实验。

加法反应时法是加因素法的简称,由斯腾伯格提出的,该方法是减法法的发展和延伸,与减法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该方法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相互制约,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事先可以发现或观察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将各因素所需时间相加,从完成各阶段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加法反应时是以信息的加工方式是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如果这一前提不能得到满足,就不能应用加法法。另外,两个因素也许能以相加的方式对同一个加工阶段起作用,也许能对不同的加工阶段起作用,并且相互发生影响,这两种情况目前尚不能排除,这也使加法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1、减法反应时。

donders受天文学家关于人差方程研究和helmholtz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研究的影响,于2024年在其“关于心理过程的速度”一文中,把心理时间的测定引入心理学,并提出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1)反应时abc

反应时间的相减法最初是被用来测定某一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的。

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反应时间相减法的。

经典的反应时技术:内隐联想测验(iat)。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 ,其诞生既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需要,又是反应时范式在社会认知研究中应用发展的结果。举例:艾滋病态度研究。

四、实验设计(优点缺点人物创始人)

被试间设计的优点与弱点

优点: 1、避免练习和疲劳等遗留效应

2、避免顺序效应所引起的混淆

缺点: 1、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的混淆

2、需要大量被试,研究效率低

3、对实验处理效应不敏感(增加了误差)

被试内设计的优点

1、节省被试

2、有利于计算累积效应

3、能彻底分离有被试间的个体差异所引起的误差——这种误差是被试间设计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因此,被试内设计对平均数间的微小差异更为敏感,可提高实验的敏感性。

被试内设计面临的缺点

由于被试内设计是使用相同的被试重复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因此其最大缺点就是实验处理条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或者不同的自变量之间相互“污染”。同时,实验处理之间的先后顺序成了实验中无法消除的额外变量。

混合设计。优点

同时兼备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点。

节省被试(内)

更好地控制无关变异(间)

缺点 同时兼备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缺点。

序列效应或顺序效应(内)随机分派被试

创设相等组(间)抵消平衡技术

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的优点很明显:他们使用自然发生到的自变量,其中绝大多数都具有高度的内在趣味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准实验中,我们利用了观察和相关研究的优点,并结合了实验的优势。

准实验设计虽然不能像真实验设计那样充分而严格地控制额外变量,但是它仍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并且由于它往往是在现场情景中进行的,因此更显得自然,更少人为性,更具有生态效度。

五、怎样读懂数据分析的结果(见附表)

1.当p>0.05时,没有显著差异;当p<0.05时,表明有显著差异。

2.当独立样本t检验时,出现两个sig值,选择看后面的sig数据;

3.当独立样本t检验时,我们的假设为方差相等,选择看上行的数据。

实验心理学考试

单选 10 2 20多选 10 2 20简答 5 6 30图表分析题 1 15 15设计题 1 15 15 一 自变量的操纵。一 自变量的种类1.任务变量 可以为定量的变量,也可以为定性的变量 如学习方法 2.环境变量 操纵环境因素的某个方面。3.被试变量 包括暂时的被试变量。二 自变量的操纵1.建...

实验心理学复习要点

四 实验设计与分析。1 在一项言语学习实验中,研究者想要比较集中学习 一次学习大量材料 和分散学习 分次学习 的效果。他选择三组学生为被试,三组被试的学习材料相同。实验安排如表所示。表中的数字3,表示学习时间为3小时。所有被试均进行相同的考试。三组被试实验程序。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1组...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