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考试

发布 2022-10-19 18:50:28 阅读 1787

单选 10×2′=20多选 10×2′=20简答 5×6′=30图表分析题 1×15′=15设计题 1×15′=15

一、自变量的操纵。

一)自变量的种类1.任务变量:可以为定量的变量,也可以为定性的变量(如学习方法)。

2.环境变量:操纵环境因素的某个方面。

3.被试变量:包括暂时的被试变量。

二)自变量的操纵1.建立自变量的操作定义:即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所下的具体、明确、直接可以操作的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1)确定自变量的范围(2)确定检查点的数量、间距:间距不要太小(起码大于差别阈限),但也不能太大。

检查点最少3个,一般3-5个。3.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

很多实验都需要一个仪器。4.控制自变量呈现方式5.

为什么要下操作定义,意义是(1)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2)有利于研究之间的交流(3)保证研究的可重复性6.如何给一个变量下操作定义(1)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描述(2)用可以记数的客观现象来定义(3)用评定的方法。

二、因变量的观测。

一)因变量的种类(反映指标)1.反应的准确性2.反应速度(反应时)3.反应概率或频率4.反应的难度5.反应的强度6.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分数及评价者的评定分数。

二)对因变量的控制1.建立反应的操作定义:如何观察,观察什么以及测量什么2.

反应控制,指导语。(1)指导语含义:在实验前有主试向被试解释和说明的或是被试自己阅读的,关于实验如何进行,被试如何做反应以及在反应过程中应注意的文字说明。

(2)指导语要求:①内容确定②简单明确③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④标准化3.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

(1)有效性(效度)(2)可靠性(信度高)(3)敏感性:防止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4)容易观察(5)容易数量化4.反应指标的平衡:

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操纵了自变量水平,对因变量变化不变化,或毫无关系。

三、额外变量。

一)类型:(1)实验仪器的性能与技术参数的设置(2)来自实验环境方面的额外变量(3)来自主试方面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4)来自被试方面的额外变量: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目的,或实验者期望,并以比进行反应的一些线索。

(5)来自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控制方面的额外变量(6)来自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面的额外变量。

二)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1实验者效应的控制。生理和心理特质:

运用标准化方法。对主试进行控制,对主试的外表、态度等因素进行标准化。2.

实验者的期望:a.单盲控制,主试不知道哪组被试接受的是哪种实验处理。

b.使用电脑主试,将指导语录音磁带**给被试;或用电脑呈现。

三)额外变量的控制(1)消除法:噪音-隔音室,光线-暗室。霍桑效应和实验者效应-双盲实验。

缺点:研究结果缺乏推论的普通性。(2)恒定法:

实验场所,实验日期,主试,指导语的恒定(录音机**)(3)平衡法:举例各组性别变量的作用,被试20人,男12,女8,分成两组,假设性别可能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4)随机法:

①保证每个被试有同等的机会分配到任一处理组的控制方法②随机选取被试③随机分派被试④随机安排呈现刺激。(5)匹配法:大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生字密度对阅读速度的影响①智力是一个匹配变量②首先测试名被试的iq值,然后进行匹配。

(6)抵消平衡法:平衡顺序误差拉丁方设计,被试接受所有处理四个处理条件:abdc,bcad,cdba,dacb.

需要多少名被试4的倍数。(7)兼作组法(8)纳入因素法:增加一个自变量(9)统计控制法。

四、被试间设计 :被试间设计又称组间设计、独立组设计。

一)1.含义:实验中每名被试只接受一种处理或处理水平结合。

2.应用场合:①所研究的变量是被试变量②被试参加了一个条件的实验,不能再参加另外条件的实验,如有关药物有效。

3.分配被试的方法:①随机分派,被试多时。

②匹配,被试的数目较少。4.困难:

创设相等的组。采用随机分派或匹配被试来克服。5.

优点:6.缺点:

二)单因素两水平:a.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模式。

1.优点:随机分派被试,空组选择可能带来的偏向,使用控制组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验等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使用前测检查随机分组是否存在偏差2.

缺点:前测经验的干扰。3.

显著性检验:①对增值分数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是对每个被试,用其后测分数减去前测分数o2-o1,分别求出两组增值分数的平均数,可用t检验方法。②协方差分析。

b.匹配组设计:采用匹配法创设相等组的被试间设计模式适用于:

当被试数量少,随机分配不能产生等组。优点:在实验处理前,控制被试变量。

缺点:实验者因匹配被试而增加工作量。显著性检验:

相关样本检验。c.单因素两水平实验设计的评价:

优点:①简便易行②确定自变量是否有效,可以发现所研究的自变量是否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缺点:

实验结果只能提供有无实验处理或是两种实验处理的显著效应,而对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量变过程不能进行详细描述。

三)单因素多水平:优点:能够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更精确的数量关系。缺点:①与两水平比较,在被试的分配,实验实施方面需要更多时间精力②统计方法更复杂一些。

四)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中的自变量是被试间变量,故称1.应用场合①所研究的变量是被试变量;②被试参加了一个条件的实验,不能再参加另外条件的实验,如有关药物有效。

2.优点:①由于实验中每名被试只接受一种处理,避免因为实验时间过长而产生厌烦或疲劳。

②排除由于被试接受几个水平的实验处理而导致的学习迁移效应3.缺点:①尽管对组间被试进行随机化或匹配分配,但实际上被试仍然存在差异。

由被试的个体差异带来的无关变异没有从误差变异中分离出去,减低实验设计的敏感性。②需要更多被试(与被试内设计比较)。4.

困难:创设相等的组。①采用随机分派:

被试多时。②匹配被试:被试的数目较少。

五、被试内设计(重复测量设计)

一)1.含义:实验中每名被试都接受全部处理或处理结合。

2.适用: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水平时,无长期效应。

3.优点:有效控制由被试个体差异带来的变异,减少误差变异;需要较少的被试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提高实验效率4.

缺点:存在序列效应,练习效应等。

六、混合设计应用广泛。

一)1.含义:研究中既有被试内变量,又有被试间变量。

2.使用场合:两个因素中一个是被试变量,只能作为被试间变量,另一个因素可以做被试内变量;两个因素均为操纵的变量,但其中一个不适合作为被试内变量。

研究者更感兴趣被试内变量的效应,以及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

六、研究程序。

一)提出问题。

1.选择研究问题的原则:(1)价值性(2)可行性(3)创新性 2.

特点:(1)问题的可实验性(2)所研究问题应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3)尽可能明确具体。3.

问题**:(1)个人经验观察(2)根据实际需要(3)根据理论需要(4)根据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二)建立假设:假设是对研究问题可能结果的一种预期。

1.假设的建立方式:因果假设,如果字的频率越高,那么读者的阅读速度就越快。

2.假设的类型:(1)**性假设:

对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特别是差异情况作出推测(2)相互性假设:对事物相互关系的具体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测判断(3)因果性假设: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推测判断。

3.假设的特点:(1)假设的陈述是明确的(2)假设的真假要用实验来验证(3)假设的**是合理的。

三)实验设计:实验的总体计划。(1)被试的选择与分派(2)变量的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的特征:①具体明确,可以直接操作,具有可重复性。②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把抽象定义转化为直接可观察的,可度量的操作过程。

(3)实验控制(4)实施实验;记录数据。

四)实验的实施:1.实验材料的组织与呈现2.实验程序的安排。

五)数据分析与得出结论: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结论:“在本研究范围内”。

六)撰写研究报告:1.题目2.作者姓名、单位3.摘要4.关键词5.引言6.方法7.结果8.讨论9.结论10.参考文献。

七、评价。1.信度: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2.效度: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程度。①内部效度②外部效度③构想效度④统计结论效度。

一)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1.历史因素2.选择3.成熟4.测验经验的增长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选择和成熟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制约实验的外部效度的因素。

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2.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

八、准实验。

一)概念:①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的,不能对被试随机分配,但可以操纵自变量,测量因变量的实验设计②不能对被试随机分配,违反实验前等组的假设,难以从实验中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

二)实验设计的类型-标准。

1)能否控制额外变量或控制的程度(2)能否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3)能否主动操纵实验变量或主动操纵的程度。

三)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准实验设计,通常当被试不能被随机分配到不同实验处理中时,常见以下两种:(1)当自变量为被试变量时,不可能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实验中(2)自变量不为被试变量,但难以随机分配被试。

四)类型:1)单组设计:实验中只有一个被试组,即处理组。

单组前后测设计:a.特点:

只有一个被试组,即实验组,接受一次实验处理,一个前测成绩和一个后测成绩。b.优点:

前测可以提供被试的基线数据,使后侧数据有了可比性;由于全部被试,即属于实验组,又兼作控制组,通常认为被试差异可以得到适当控制。c.缺点:

成熟、历史、测验、仪器、统计回归、被试亡失、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考试)a.特点:

实验中只包含一个实验组,即实验组,该组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接受多次前测和后测,前测和后测的测量数目相等,时间间隔相等。b.优点:

很多地控制成熟、测验(因有多次测验,降低了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向性样本成绩的概率)降低了统计回归影响。c.缺点:

难以克服历史因素,多次实施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后的成绩;难以排除测验×处理。控制历史因素办法,设置对照组、每次间隔时间少、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多进行处理。

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考试)a.特点:

一个实验组,接受多次处理,测量多次。前测和后测的测量数目相等,时间间隔相等。b.

优点:很好地控制历史、测验(因有多次测验,降低了一次而出现的有偏向性样本成绩的概率)受统计回归影响。c.

缺点:外部效度低(多次测量降低或增加了被试对实验变量的敏感性),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举例:

研究不同条件下学生学习的效果。自变量:**背景、无**。

第一学期有、第二学期无、第三学期有、第四学期无。+和+比较的差异。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