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知识集结

发布 2022-10-19 18:47:28 阅读 5866

名词解释。

速度—准确性权衡: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牺牲反应速度去换取反应准确率,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

stroop效应:普特鲁普效应,是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启动效应: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

编码特异性原则: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而已存储的信息又决定了什么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它来提取已存储的信息。但回忆时的背景与识记时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效果最好。

简答题。1影响实验中内部效度的因素。

1历史原因:研究者往往无法判断实验结果是由处理引起的,还是特定事件引起的 2选择:选择被试时的差异从而被试组的不相等或偏向性 3测验:

测验经验的增长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前测与实验处理的反作用效果 5被试的亡失 4统计回归:取样时两端极端分数被试之间的影响 5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及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疲劳因素,成熟等。

2影响实验中外部效度的因素。

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前测验的作用有可能会增加或降低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作用)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被试在处理前了解实验的安排或因参加实验而受到暗示,被试可能会产生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重复试验使被试产生练习效应活疲劳效应)

3分析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和信号检测论技术的相互关系。

1)信号检测论是在传统心理物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心理学的阈限值的列数表示感受性的大小,阈限值越小,感受性越高。但是在实际进行阈限的测量中,往往由于传统心理物理方法的局限性使得难以获得一个比较确定的阈限值,信号检测论技术正是在此要求下的产生(2)用古典心理物理方法所做的阈限测定实验有时结果往往是矛盾的,这就对要求对测量技术有更进一步的改善(3)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把感受性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好加以区分,而信号检测论则在方法上能够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开来。

4分析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1.反应时依赖刺激变量1.反应时有赖于被刺激的感觉器官(1).

反应时因刺激感觉通道的不同而不同(2).刺激作用位置不同,反应时也不同。2.

反应时受刺激强度的影响一般而言,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反应时也随之减少。3.反应时受刺激复杂程度的影响呈现刺激越复杂,反应时也就越长。

2.反应时有赖于机体变量1.额外动机(如奖赏和惩罚)加速反应2.

准备定势的因素影响反应时3.练习因素一般来讲,反应时随练习的次数增加而减少4.年龄因素5.

被试个体差异。

2用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来设计一项实验。

设计一个2*2实验。

题目:两种教学方法对学困生学优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实验假设:新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显著。

自变量:两种教学方法:传统、新式,学生:学困生、学优生。

控制变量:年龄智力水平教师风格。

实验设计:在某校随机抽取初二的学生160名,其中学优生、学困生分别为80名。把学优生、学困生分别随机分为两个班。

学困生和学优生分别有一个班接受新式教学法,另一个接受传统教学法,时间为一个学期。实验开始前要进行前测,期末时候再进行后测,两次平均分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若接受新式教学方法的那两个班成绩差异显著,则说明新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显著。

设计类型:2*2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

3举例说明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同一个人身上的外显记忆测验与内隐记忆测验之间的分离现象是理解人类记忆本质的全新的途径。

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成为实验性分离。 记忆中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典型的例子如遗忘症病人的研究:让四位遗忘症病人与 16 位控制组病人学习单字,然后进行四种记忆测验:

自由回忆与再认,模糊字辨认与词干补笔。结果,遗忘症病人在自由回忆和再认的测验中都比控制组差,但是在模糊字辨认与词干补笔测验中,遗忘症病人和控制族的成绩一样好。此即表现为实验性分离现象。

《首先,在这一研究中要考虑的是如何排除**期间其他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比尔哭声的减少是否是由于安慰剂效应或者仅是换了一个陌生的场所(**室)所致,而不是真正医生的**(不关注比尔的哭)?在此,我们可以使用aba设计多基线设计来排除这些因素对因变量的污染。

在aba设计中,a表示**(矫正)前的基准状态,即医生对比尔的哭声表现出了一种正常的注意,所以比尔哭的次数很多,b表示**(矫正)后的状态,即医生试图通过不理比尔的哭声来减少比尔哭的次数。医生对哭行为的**(矫正)是自变量。如果真如我们所期望的,从a到b,比尔的哭声减少了,那么仅凭这一点,就可以推断医生的不理会起作用了吗?

当然不能。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ab设计的两个阶段。但是我们还不能确信比尔的行为改善是由于操纵自变量而导致的,也许哭声减少仅是由于比尔换了一个环境,他畏于陌生环境,而不敢肆意乱哭。

为了获得更充分的证据,我们必须使比尔的行为返回到基线水平,即第二个a阶段。如果由于再次用注意强化哭行为,比尔开始退回到原来的状态。那么,此时研究者可以确信地推断,正是由于注意强化被撤销而不是其它因素导致了第一个b阶段中哭行为的终止。

其次,aba设计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是,b阶段的**效果应该是不持久的,因为只有这样,当**结束后,被试的行为才能回到**前的基线状态。然而,事实上,这一前提经常是无法满足的,即**的痕迹很难消除而回到从前的状态,撤销注意一旦对比尔的哭发生影响之后,就很难再通过注意来建立比尔的哭行为。此时,我们可以使用多基线设计。

多基线设计的程序是:找到一个或若干个与所要研究的行为(或被试)接近的行为(或被试),在不同时间内对它们引入同一自变量的处理(**),也就是不同的行为(或不同的被试)在引入自变量之前有长短不等的基线期,从而可以将自变量的影响和时间的因素逐阶段地演示出来,以便于研究者最终确定被试行为变化的真正原因和自变量处理的真实效果。多基线设计的内在逻辑是:

当一种行为或一个被试正在接受处理时,另一种行为或另一个被试仍处于基线条件下。如果这种未受处理的行为在自变量引进之前(保持稳定,然后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可以认定,是自变量导致了该行为的改变,而不是一些碰巧在观察期内发生变化的其他因素。

多基线设计有被试内多基线设计和被试间多基线设计之分。如果在几个不同的基线阶段比较同一被试的不同行为,那么就是被试内多基线设计;如果在几个。

不同的基线阶段比较不同被试的同一行为,那么就是被试间多基线设计。

基于被试内多基线设计的基本逻辑,为了考察注意对比尔哭行为的强化效应,除了哭,还必须观察比尔的另一个行为(如摔打),让这两种行为的基线期不等。比如先对哭进行矫治,过几天后再对摔打进行矫治。如果摔打行为在矫治之前保持稳定,然后随着注意撤销的开始而变化,研究者就可以认为,是自变量(注意撤销)导致了这些行为的改变,而不是一些在观察期内发生变化的其他因素。

不过我们可以想见,哭和摔打一般总是连在一起的,因此,一种行为的处理会影响另一种行为的发生,也就说,撤销对比尔哭的注意时,摔打行为也会随之相应减少,这样就不能把该行为的变化归功于自变量的作用了。所以,当自变量有明显的迁移效应或行为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时,应该采用被试间多基线设计。采用被试间多基线设计时,研究者先要找到一个和比尔症状十分类似的儿童,然后在某一时间开始撤销对比尔哭的注意,几天后再开始撤销对另一儿童的摔打行为的注意,那么如果该儿童摔打行为在注意撤销之前保持稳定,就可以认定是撤销注意减少了比尔的哭行为》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