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布 2022-10-19 07:03:28 阅读 1266

实验心理学。

填空() 名词解释() 问答题(5*8) 实验设计()

a:刺激系列分组法:在被试不知道刺激强度是否变化的情况下,给被试连续呈现一系列相等的强度的刺激,让被试做出是否能够感觉得到或与标准刺激是否有差异的判断。

b:刺激分组发:事先将比较刺激分成若干组,具体的分组原则是分别将大于和小于标准刺激间距相同的比较刺激分为一组,这样可以将比较刺激分为3~5组。

c:单一刺激法:根据恒定刺激法的原理,将比较刺激的强度分为若干个等级,并采用完全随机化的顺序反复呈现,要求被试判断每个刺激分别属于哪个等级。

d:心理实验的原理:对现象的研究通常从观察开始,但观察不总是正确的。

e:心理实验的研究成果:a基于反应时测量技术研究范式 b眼动技术 c医学研究与诊断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d听觉与语言分析技术。

f各种技能:研究选题、实验假设、变量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控制(e-prime)、数据处理(方差分析)、结果报告。

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介绍心理学相关学科心理学实验成果的学科。

2.心理实验。

对现象的研究通常从观察开始,但观察并不总是正确的。

观察——测量(测验)——干预——测量(测验)

3.常用术语:处理(把自变量分成若干个水平……)

水平(把自变量分为若干个条件,以便比较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这样的处理得到的每一种条件叫做自变量的一个水平)

变量:操作自变量、测量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能够带来被试心理与行为变化的刺激或因素,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因变量: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被试反应或内外变化,是实验中要观测和记录的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一起产生作用的变量,它也会影响着因变量的改变,与研究目的无关。

机体变量:又称人口统计学变量,当需要操作时叫做自变量,当需要控制是叫做干扰变量。

4.实验设计:单因子实验设计、多因子实验设计、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

5.实验效应:主效应、交互效应、简单效应、多重比较。

6.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a课题选择与查阅文献 b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c实验设计 d实验过程与控制 e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f实验结果与交流。

7.课题**:文献检索与分析、个人兴趣与经验、实践需要与矛盾、项目申报指南书、会议研究文集启发。

8.文献检索与研读要注意的问题:a试图寻找多种理论与假设之间的矛盾 b尝试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理论 c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和逻辑简单性 d揭露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困难 e尝试解决原理理论与新事实之间的矛盾。

9.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a形成研究假设 b确定实验变量及处理 c确定实验范式 d确定实验样本 e确定实验数据的猜忌采集方法、设备 f实验刺激的制作与编辑 g预实验与修改、完善。

10.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可能出现的结果的猜测。

11.实验假设:是研究者对某一个具体的实验所要验证的因果关系的一种假设。

12.如果出现……的实验结果,就说明……

13.研究假设要注意的问题:a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 b应该具有充分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c通常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 d陈述要清楚,不要使用任何模棱两可的词汇 e假设应具有可验证性,能够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来验证。

14.额外变量导致误差。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内在效度、外在效度。

主效应(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被试效应(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材料效应(天花板效应(过易)、地板效应(过难))

任务效应(练习效应、疲劳效应、定时效应)

指导语操作效应。

1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

消除法(直接控制,如光、噪)

恒定法(全部“污染”)

匹配法(e-c两组被试尽可能等值)

抵消平衡法(左-右,abba)

随机化法(随机分配实验条件)

纳入法(兼做组法)

统计控制法。

16.准实验:对自变量进行了控制,但不能完全随机化处理。

17.真实验:将被试进行随机化分组,随后随机分配实验条件。

18.自然实验:对自变量不做任何干预的“实验”,或者说,使用自变量的自然属性来进行实验处理。

19.经典心理物理法:(费希纳,1860)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误差法。

最要用于测查感觉阈限、心理量表。

现代心理物理学:信号检测论。

20.信号检测:虚报——无信号判断成有;有信号判断成无——漏报;有有——击中;无无--正确否定。

1-击中率=漏报率;

1-正确率=虚报率。

一.填空题:

1.实验方法通常用于研究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2.实验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应该使用方差分析方法。

3.心理学实验框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实验设计 ,二是数据分析 。

4.真实验与准实验的最主要区别是是否完全随机处理。

5.一个实验研究课题表征的基本形式为因素a对因素b的影响。

6.不同于一般的观察法,实验心理学是有干预的观察。

7.刚刚能够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8.把自变量分为若干中条件,以便比较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这样的处理得到的每一种条件叫做自变量的一个水平

9.使用e-prime编排实验控制程序时,通常通过 list 对象进行控制tria的次数。

10.使用e-prime编排实验控制程序时,定义一个局部变量需要使用 inline 对象。

11.在e-prime实验程序运行时,如果想中断程序运行,可以通过 ctrl+shift+alt 组合键来实现。

12.使用e-prime编排实验刺激序列时,空格键的表示方法是 。

2.名词解释。

1.实验范式:

2.自变量:

3.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那些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不确定或不一致的实验效应。

4.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若干组,再随机分配实验条件。

5.交互效应:受两个变量共同影响的效应。

6.反应速度与准确率权现象:在反应时实验中,一般对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之间有一定要求,也就是说,在一般的反应是实验研究中,要求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在保持正确的前提下越快越好,尽可能避免以牺牲正确率为代价提高反应速度,或者是以降低反应速度为代价提高正确率的情况。

3.问答题。

实验范式的基本程序是怎么样的?

3.使用e-prime边编排实验时,设定对象属性值有哪集中方法?

1)直接点击图形界面设定,直接输入 (2)通过变量名,调用list (3)加花括号{}。

4.如何分析实验效应?

1)只有一个自变量,被分为两个水平,则先判断是否存在主效应;若被分为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水平,则先进行多重检测。

2)若有两个自变量,分别被分为两个水平,则先判断是否每个自变量是否存在主效应,主效应可能为1个,2个,或者0个,然后再判断是否有交互效应。

四、实验设计:研究题目标题,实验目的的分析,实验假设,实验方法,可能产生的结果,讨论要点,可能得出的结论。

实验心理学重点

一 操作特征曲线 p292 294 1 定义 随着判断标准的不同,击中率和虚报率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我们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而击中率作为纵坐标,那么绘制出来的曲线称为操作者特征曲线。因为这条曲线中,判断标准是变化的,但辨别力保持不变,因此又叫等感受性曲线。2 roc曲线的特性 1 的改变独立于d 的变...

实验心理学重点

费希纳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 之父 心理物理学方法 研究物理刺激的变化和感觉变化间的关系。费希纳定律 s k logr 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 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1879年,德国哲学家 心理学家,冯特,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1.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指使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的科学。内容。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理的思想,其著作有 心理学物理纲要 3.艾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