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10-19 18:12:28 阅读 3575

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第一次对用实验法对高级心理过程(记忆)进行研究(之前都是对感知觉的研究)

2024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记忆》,以无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研究方法是节省法,建立了著名的记忆遗忘曲线。

铁钦纳与他的《实验心理学》

反对心理学哲学化,主张实验主义,致力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的科学的分析

2024年出版的《实验心理学》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为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可以从理论、实践应用和研究方法提出具体的问题

研究假设的两种方法:演绎推理法(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法(个别到一般)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剔除极端数据(正负三个标准差之外)

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

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图表的制作,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相关系数的呈现)和推论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心理学实验的基本含义与基本形式。

心理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在实验法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地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的心理活动,人为地创设出一些条件,使被试者作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重复出现的。

对自变量的操纵:

建立合适的操作定义(用明确、统。

一、可量化的术语)【操作定义是对某个心理现象的测定程序】(如,疲劳定义为某种体力活动的劳动量,动机定义为挨饿时间)

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全距较大,且分布均匀)【因素型不超过4个,线性函数3-5个,复杂函数不少于5个】

校准实验仪器。

控制呈现刺激的方式(呈现时间,次序、空间位置)

2、因变量的种类及观察。

因变量是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主要有六种。

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应的正确率、反应标准、反应的难度、口语记录(主观)

对自变量的控制:

1)反应控制:使用规范的指导语:内容确定,完全,简单明确,标准化。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要保证,有效性(效度),客观性(客观存在),数量化(能够量化)

3)避免量程限制:天花板效应(超过量程,两个胖子站在10kg的秤上,秤都到底了)和地板效应(达不到量程,小学生做六级卷子,成绩都很差)

4)反应指标的平衡:速度与准确性的平衡(在保证正确的同时尽量做快)

额外变量控制方法

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主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目的】)

2、恒定法(额外变量无法消除时,让它保持相对恒定,如实验仪器,物理条件)

3、匹配法(人为的划分成若干组,式被试的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同质)

4、随机化法(平衡被试个体差异的方法,从理论上保证了被试具有代表性,一般大于30个)

5、抵消平衡法(有些额外变量不能消除也不能恒定,比如顺序误差、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

可以采取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abcd,bacd,bcad,bcda)

6、统计控制法。

剔除极端数据,统计矫正,协方差分析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准则组设计(⊕ o1)

o2 o1是具有某种特征的准则组,o2是没有展示出准则组特征的效果)

第一组学生的成绩很好,第二组学生的成绩很差,我们可以追溯出第一组的教师要比第二组的好】

优点:可以对自然条件下的各种事件进行追溯,以了解原因结果。

特别适用于简单因果关系的研究

可以提出研究假设充足的论据

在某种条件下,事后追溯更为有用,因为实验法带有认为性质

条件限制不能用实验法的,也可以用该方法。

局限:研究缺乏控制,不能操纵自变量和随机分配被试。

一个结果可能有多个原因

有相关的两个因素也可能是第三方变量导致的。

随机化区组设计。

和前面那个基本一样,主要是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不同,是将同一实验组中或控制组中被试按不同特质水平分成的小组,并且每一区组接受所有不同的处理。

优点:考虑到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在统计分析时将这种影响从组内误差中分离出来,节省了大量的试验被试,省时省力。

局限:主要是划分区组有一定困难。

aba设计(反向设计)。第一个a是基线水平,b是实验处理后的成绩,第二个a的作用是去除b阶段中其他因素影响行为的可能性,不再使用任何自变量,以观察行为是否返回到原来的基线水平。如果成绩恢复到原先的基线水平,从而得知实验处理是有效的。

实验研究的效度。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1、内部效度

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那么这个实验就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所以,内部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

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控制方法:双盲实验法)

统计回归: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对有极端特性的被试有较大影响。(控制方法:匹配法和协方差分析)

被试的一些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如性别、年龄、经验、个性等都对研究存在一定的影响。还有被试的亡失(随机分配)

此外还有选择;测验(练习、临场经验等);成熟(即被试身心的成熟);历史(即实验时间跨度中所发生的会影响实验结果的事);仪器的使用;上述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等。

如果在一项实验研究中,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严重的混淆,导致自变量的操纵和变化没有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那么实验就会出现零结果。因此,如果零结果不是真正意义上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毫无关系,那么就必然提示了实验的内部效度存在大问题。

2、外部效度。

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2)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会降低其外部效度,而提高实验外部效度的措施又可能会降低其内部效度。一般而言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适当采取措施提高外部效度。

3、构思效度(想法靠不靠谱,转换成实验价值多大)

它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构念效度直接决定了研究者的设想能不能以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

好的构思效度应该是:**具有合理性,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研究的理论构思结构严谨、清晰明确,有一定的层次。要对实验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给出严格的操作定义,并对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和因变量的测量指标作出明确的界定。

此外,在研究中也要选取多种指标,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多维的分析和构思,以提高研究的构念效度。

4、统计结论效度。

是有关决定实验处理效应的数据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统计程序的有效性涉及研究误差的变异**和如何恰当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问题。例如,如果研究的样本较小时,采用统计显著性水平作出推论则是很危险的。

因为小样本时,样本成分和测量都波动比较大,具有不稳定性。

有两方面条件都能影响到统计程序的有效性。一是数据的质量,包括数据的类型、分布和量表特征等。它们决定了该采用何种统计分析程序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才是正确的。

例如,如果数据是计数型数据应采用参数检验,如果数据是计量型的则应采用非参数检验。二是统计检验的假设。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统计方法都有其明确的统计检验假设。

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如果所得到的数据特征不能满足某种统计分析程序所要求的统计检验假设,那么就不能运用该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否则必然影响统计结论的效力。

1.反应时的含义。

反应时不是指执行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反应时起源于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人差方程;赫尔姆霍兹实施了第一个反应时实验并且成功测定蛙的神经传导速度为(26m/s),人的神经传导速度60m/s,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的是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abc减数法,见),之后斯腾伯格又提出了加因素法。

abc减数法。

a反应时(简单反应时):一个刺激一个反应(运动员听发令枪起跑)

听反应时快不过100ms(生物墙),视反应时快不过0.15s(视网膜积累能量)

一般而言:触觉的反应时《听觉反应时《视觉反应时;联合刺激比单一刺激的反应时更短。

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多个刺激,多个反应(右手红光,左手绿光)【包括选择和辨别】

c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个刺激,一个反应(出现多种光,但红光你才按)【包括辨别】

所以c-a得到辨别时间,b-c得到选择时间,唐德斯就是用这种方法分解心理加工过程的,也是这个实验的精髓。

要注意速度——准确性的权衡,以保证实验信度。

心理旋转实验(库柏和谢波德)

选取不同的字母或数字作为实验材料,如r,j,2,5。将材料取正面或反面以及每面六中不同的倾斜角度随机呈现给被试,让其判断是正写的还是反写的字母或数字,并在反应之后记录反应时间。

结果:不同旋转角度的图形的辨认时间不同,180度反应时最长,0和360度反应时最短,

结论:辨认图形时首先将倾斜不同角度的图形的表象加以旋转直至正立位置,然后再进行辨认,这就造成了不同旋转角度的辨认时间不同。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波斯纳)

过去人们认为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听觉,这个实验用减数法证明短时记忆也存在视觉编码。实验安排两种材料:一种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aa;另一种是形状不同但读音相同的aa。

并安排同时呈现和继时呈现两种模式,而继时呈现有多种时间间隔。要求被试判定所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间。

结果:同时呈现时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的反应时小于形异音同的两个字母的反应时;继时呈现时,随着两个字母呈现间隔增加,形同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间急剧增加;而形异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变化不大。

结论: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先时视觉,而后逐渐过渡为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斯滕伯格)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请被试判定其是否为刚才识记过的,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提取以及提取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斯滕伯格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我们可从四个阶段对发现四个独立因素的实验逐一进行分析。根据实验中发现的这四个独立因素,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实验心理学复习

1 09年试卷分析。2 推荐参考书。1 实验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杨治良,主要 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简单易懂,实验较少,主要问题是与大纲的出入较大,作为入门的教材比较合适。2 实验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学民,主要 是比较新的一部 2007 12 与教育部2008年大纲基本一致的一部教材,内容...

实验心理学复习

1 实验心理学的含义 研究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 技术操作的学科。2 科学方法的重要特征 客观观察 自我矫正。3 科学事实的特点 可公开 可反复。4 客观观察的特点 实验研究的效度。5 实验效度 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地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1 内部效度 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

实验心理学复习

2013级 实验心理学 基础知识。一 填空。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2.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测量这些 的指标就是生理指标。3.被试内设计是须接受自变量的 的处理。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 的自变量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