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笔记

发布 2022-10-19 18:14:28 阅读 7633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一、实验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1、广义理解。

实验心理学的对象:是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即“实验的”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的任务:如何通过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并进而运用这些规律**和控制心理现象及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这一定义的尴尬:①如果只注重理论与基本规律,所涉及的内容势必与普通心理学相重复。②如果只注意搜集研究结果,那又只能是实验材料的堆砌,是内容庞杂、材料松散的研究资科汇编,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

2、狭义理解。

实验心理学的对象:称作“心理实验学”更为贴切,它的研究对象是如何进行心理实验,即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操作等及与此有关的问题。

实验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问题如何提出,披试如何选择,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标识、控制和测量,实验如何进行、应怎样安排,实验结果如何分析、解释及处理等等。

心理实验的困难:①心理实验的对象是人或其他生命体,一般要求被试者在健全的身心状态下接受试验,除非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一般不能采用具有损害性的方法任意作用于研究对象。 ②心理活动很复杂又不易观测,严格说来只能间接研究,并且需要逻辑判断不同心理现象,不同心理过程,不同研究对象,其各自的方法也不同。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特点。

1、人为操纵或控制变量,创设实验情景,将复杂的心理现象以“简化”和“纯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心理科学研究更为简便。

2、以分解式的研究观念为基础,将整体对象分解为各个特征,并以变量的形式予以表现。

3、实验前需要进行全面、严格的实验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材料与工具、实验程序、统计分析方法等。

4、研究者持客观化立场、强调与被试保持中立的关系,以免造成变量的“污染”。

5、利用“假设一检验”的研究程序,事先建立研究假设,通过实验结果及量化分析,得到经过严格检验的因果关系结论。

6、研究程序具有可重复性,可由不同的研究者创设相同的实验情景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

三、实验心理学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四、实验法与其它研究方法的区别(见书)

实验的灵魂:控制。

实验控制的目的:探索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从而对人的行为进行**和控制)

五、实验范式(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s)

1、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2、实验范式——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其设计用途或目的一般有两种:

a、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b、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3、实验范式的作用。

实验范式多带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而实验心理学就是学习如何将抽象的观念变成可以具体操作的实验,从实验范式中进行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

六、理论和实验的关系。

七、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伦理。

一般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

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b. 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

c. 保护被试免遭伤害。

d. 保密原则。

研究者首先要做到最好的保护被试,然后再考虑如何完成一项有意义且有效的研究。做到科学研究有效性与道德伦理的统一。

第二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的程序就是实验的进程,指实验在各个阶段应做的事,包括:一、课题的确定。

1、课题的**。

a、实际需要。

b、理论需要。

c、个人经验。

d、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2、实验类型的确定。

a、课题是从提出问题开始。

b、因果关系研究的两个阶段(或两个类型)

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

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

a、因素型实验,即探求规定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实验”,或是探明行为的规定要因的实验。

b、函数型实验,即探求各种条件是“怎样”规定行为的“怎样型实验”,或是探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

3、提出假设(问题陈述)

a、假设是关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陈述

采用假设形式进行问题陈述,更符合科学原则。

b、假设的陈述形式。

a、“如果a,那么b”的形式: a为条件,b为行为。这种形式符合“先行条件(自变量)和后继条件(因变量)的逻辑关系”。

如缪勒-莱尔错觉假设“若变化夹角的大小,则视错觉就有变化”

b、函数关系形式:用方程式b=f(a)表示,表明自变量a与因变量b共变的函数关系。

如缪勒-莱尔错觉假设“视错觉的量与夹角的余弦成正比”

二、被试的选择。

1、选择被试应考虑的问题。

a、是使用人类被试者还是使用非人类被试者?

b、被试者应具备哪些机体特征?

c、用哪一种取样方法才能使被试者样本代表总体?

2、这些问题的解答主要取决于二个因素

a、问题的性质:

研究目标、是否有损被试身心健康、无关变量的控制严密程度、研究阶段)

b、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

取样,要依研究的问题和据此而推论的全体而定 )

三、实验因素的控制。

变化自变量、测量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恒定机体变量。

四、实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和综合。

1、心理学研究的资料类别

a、计数资料 :就是按个体的某一属性或某一反应属性进行分类记数的资料。这种资料只反映个体间有质的不同,而没有量的差别。

b、计量资料:就是用测量所得到的数值的大小来表示的资料(包括等量和等比数据)

c、等级资料:介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之间,可称为半计量资料。

d、描述性资料: 即非数量化的资料,即对实验条件、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及各种影响的记录。

前三种资料统称为数据,根据研究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描述性资料由于没有数量指标作为客观尺度,在对它进行解释时容易产生主观片面的错误。因此对它的解释务必更加小心谨慎。

2、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解释。

a、应用统计技术时应注意。

a、注意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使用前提。

b、根据实验所得到的资料,在验证实验的假设时,对所获两种结果的处理:(1)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相一致,则进一步演绎而找出更深的假设,推进实验;(2)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则修正假设,反复实验;或放弃它;或建立新的假设,再进行实验。

b、依数据做出结论的原则。

五、撰写实验报告(科研**)

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实验研究的逻辑框架与基本构成。

1、逻辑框架。

自变量—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

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影响,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个体变量—被试个体固有的特征,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等。

2、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性操作有:

(1)操纵自变量:即有系统的对被试施以不同的实验条件,藉以观测与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因变量的系统变化差异。

(2)控制额外变量。

(3)使个体变量保持恒定:即控制个体之间或处于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各组(如实验组、控制组)之间差异,以确保自变量的变化是因变量变化的原因。

(4)观测因变量的变化。

变量的操作定义。

1、什么是操作定义和抽象定义p109

如智力、学习成就、公平、喜爱、自尊、同情心。

2、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的对比。

用理论语言来思考问题,用操作性语言检验命题或假说。

3、规定变量操作定义的好处。

a、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

b、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避免含糊不清。

c、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因为只有在操作定义明显不同时,研究者才会增加新概念或新变量。

第一节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

一、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

1、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被试: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人与动物都可以作为被试。

二、什么是变量。

变量(variable)是指可以在性质上或是在数量上加以改变的任务的属性。

变量包括作业变量(刺激变量)、环境变量、机体变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验中,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三、具体实验中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

a、什么是自变量(刺激变量、独立变量)

是在实验中主试者可以操纵和控制其变化的变量。

b、自变量的类型。

刺激特性自变量:教学材料的长度、难度,物理、化学刺激,符号刺激。

环境自变量:环境的任何变化特性都可作为自变量使用,时间是最常用的环境变量。

被试者自变量:被试者本身具有的特性。但一般情况下,单独的被试者变量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而常得出相关关系,如年龄、性别。

暂时被试变量:暂时被试变量因主试者可以控制,所以可以作为单独的变量在因果实验中使用并可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如定势、动机、疲劳。

c、如何处理连续变化的自变量。

a、要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b、要确定好自变量的范围。

c、要确定好各检查点之间。

2、因变量。

a、什么是因变量(反应变量、依从变量)

是研究者(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或所测量出的因素。 当主试者引入、除去或改变自变量时,这种因素会跟着出现、消失或改变。

b、因变量的类型。

骨骼肌的运动反应(如按键反应)

生理反应(如**电反射、脑电、心率、血压、腺体(如唾液滴数)反应等)

口头及书面报告,如被试的学习成绩;有、无回答;默写识记的单词等。

实验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 权威 逻辑推理 经验或直觉 科学。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 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 了。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

实验心理学笔记

实验心理学。一 实验心理学概述。一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879年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实验心理学的孕育。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心理实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实验心理学的预备阶段。从18世纪中叶开始,生理学家 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研究了一些感觉和知觉范围...

实验心理学笔记上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产生于1879年 性人物 费希纳 冯特 艾宾浩斯。第1节科学方法的两个标志 经验观察 自我校正。1经验观察的角度 实验心理学要达到科学方法的标准,就必须发展出一套有效且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必须回答 观察什么 和 怎样观察 这两大课题。2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