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10-19 18:28:28 阅读 1695

第一章引论。

p2 实验方法的特点或优点。

1) 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去进行实验。这样,他至少知道他将要观察行为的哪些方面,什么时候去观察它们。也就是说,实验者规定了他将要研究的事物。

2) 实验者设置的实验条件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他可以再做好测量和记录的充分准备时开始实验。这样,通过控制某事件的发生,他就可以使它重复产生,以便确信某种现象是不是前后一致。

3) 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做独立的检验。

4)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

p2 心理学实验的三种变量(会辨别各种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

p5 因变量选择的条件(选择)

有效性(效度)、可靠性(信度)、敏感性、客观性、数量化、可辨别性。

其中,指标的有效性是最为重要的。

p7 实验范式的目的。

1) 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2) 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范式的另一种解释是哲学家t. s. 库恩提出的,是指科学发展的某一时期,在一个领域内某一理论为大家所公认,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它指导着这一时代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这个理论便称为范式。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

p10 实验设计包含的方面。

1) 形成统计假设,并为检验假设、搜集和分析数据制定有效地计划;

2) 阐明检验统计假设所遵循的决策;

3) 按计划搜集资料;

4) 按计划分析资料;

5) 对统计假设的真伪作出归纳性推断。

p11 实验设计中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控制)

1) 对变量的控制。

2) 使用控制组。

排除法(不进入实验)--恒定法(进入保持稳定)--匹配法(组间无差异)--随机化法(概率解决)--抵消平衡法(被试刺激呈现)--统计控制法(实验后数据处理)。

1/6、排除法。

将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对实验者效应和霍桑效应控制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双盲实验(double blind experiment).双盲是指实验者和参与者对正在使用的实验处理(操作)类型以及可能产生的效应类型都不知情。

单盲实验(single blind experiment),通常指在一个实验中机不告诉被试在哪个处理组,也不告诉他们实验的性质。

2/6、恒定法。

使额外变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如果消除有困难)

有效的控制办法是在同一实验室、有同一实验者、在同一实验时间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相同的实验程序进行实验。

3/6、匹配法。

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被试的特征相等的一种方法。

首先要测量所有被试与实验任务高相关的特征,然后依据测得结果进行分组。

4/6、随机化法。

依据概率理论,把被试随机分派到各处理组中。

从理论上讲,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

不仅运用于被试,也可运用与刺激呈现。

5/6、抵消平衡法。

通过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序列效应(sequence effect)和疲劳效应。

拉丁方设计。

6/6、统计控制法。

明知有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却无法在实验中加以控制。事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采用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把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出来,以达到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

偏相关分析。

p11 三类实验误差(了解)

以误差是否与被试、组别、重复相联系分为:

s-类型误差(subjects)

g-类型误差(groups)

r-类型误差(replications)

p12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答4个以上)

1) 生长和成熟。

解决办法:增设同样条件的控制组进行比较。

2) 前测的影响。

解决办法:延长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插入无关任务或操作。

3) 被试者的选择偏性。

解决办法:随机化选择和分配被试。

4) 被试者的缺失。

5) 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6) 统计回归。

7) 实验处理的“传染”

8) 实验重复处理的干扰。

上述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其中特别是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最为常见。

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是指成熟程度不同的被试被安排在不同的组中将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说明前测在某些研究条件下的必要性)

p13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答4个以上)

1) 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 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

3)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4) 实验处理的“传染”

5) 实验重复处理的干扰。

p13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可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会降低其外部效度,而提高实验外部效度的措施又能会降低其内部效度。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题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p14 完全随机化设计。

被试随机取样,随机安排到不同的实验处理。

特征:完全随机化设计也称简单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化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被试实施不同的处理。

p17 多因素实验设计的优点。

1) 考察多个因素对自变量的影响。

2) 考察实验的交互效应、简单效应、简单简单效应对自变量的影响。

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

p 表2.2,2.3

p21 图2-1

p22 随机化区组设计的原则是同一区组内的被试尽量“同质”。每一区组内被试的人数分配有3种情况:

1) 一名被试作为一个区组。

2) 每个区组内被试的人数是实验处理数目的整数倍。

3) 区组内的基本单元不是一名被试或几名,而是以一个团体为单元。

p23 随机化区组设计。

随机化区组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考虑到个别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区组效应)。

p25 根据对自变量的控制水平不同,实验设计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

p25 时间序列设计。

时间序列设计是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p29 平衡设计。

平衡设计又叫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在该设计中,研究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p41 绝对阈限的定义。

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

p42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1) 最小变化法(会计算):

a) 又叫极限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b) 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

c) 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d)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

2) 恒定刺激法。

a) 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通常由5-7个刺激组成,这几个刺激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b) 此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

3) 平均差误法。

p45 四种误差的产生。

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

p59 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

p65 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的变化是由于被试不同的预期产生的,与信号本身无关。

奖惩办法导致被试不同的动机水平,最后影响判断标准。

p67 roc曲线图3-15

p70 累计概率。

p71 心理量表。

心理量表包括: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顺序量表是将对象的某一属性排出顺序。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可以测量对象之间的差别,但没有绝对零。

比例量表既有绝对零又有相等单位,因此它除了可以测量对象之间的差别,还可以测量它们之间的比例。

制作等距量表的方法:差别阈限法。

制作比例量表的方法:数量估计法。

第四章反应时。

p86 反应时的概念。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p90 反应时的测定方法。

a) 减数法。

b) 加因素法。

c) 开窗实验。

第五章视觉与听觉。

p119 暗适应的过程。

暗适应: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测量过程:面对光亮的照明2-3min,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眼睛对光的感受性并提供一个参考点来追踪暗适应的时间过程。

然后关灯使眼睛处于黑暗中。从关灯那一刹那起按一定时间间隔(开始间隔以秒计,几分钟后按分钟计,直到大约30min为止)不停地测量眼睛的绝对阈限。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黑暗张刺激眼睛的光的波长以及视网膜接受光刺激的部位保持恒定。

测量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阈限刺激值(为使眼睛看到光亮所需的最小强度)为纵坐标,便可得两条暗适应曲线。

p121 视角(了解)

视角:离眼睛一定距离的物体的大小与眼睛形成的张角。

p125 客体的识别与定位:焦点系统与周围系统(选择)

p136 听觉掩蔽:一个声音的阈值因另一个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的现象。

p137 四耳人实验、五耳人实验、听觉空间定位。

第六章知觉。

p145 直接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把知觉看做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自然界的刺激是完善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再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间接知觉:强调知觉的间接性质,认为知觉的完成特别的依赖于过去知识经验的参与。

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考验假说。如此直接验证某个假说,做出对刺激的解释。

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即知觉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它包括两个阶段:首先,认知主体提供对刺激的描述,然后主动推断出该刺激是由那种客体产生。因此,知觉就是对刺激所做出的一种假设的解释。

先天理论:视觉系统(眼和脑)的特性决定视知觉。

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过程):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过程的操作和运行。强调观察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意图和解释,以及对形状所提出的知觉的预期。

实验心理学复习

1 09年试卷分析。2 推荐参考书。1 实验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杨治良,主要 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简单易懂,实验较少,主要问题是与大纲的出入较大,作为入门的教材比较合适。2 实验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学民,主要 是比较新的一部 2007 12 与教育部2008年大纲基本一致的一部教材,内容...

实验心理学复习

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第一次对用实验法对高级心理过程 记忆 进行研究 之前都是对感知觉的研究 1885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 记忆 以无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研究方法是节省法,建立了著名的记忆遗忘曲线。铁钦纳与他的 实验心理学 反对心理学哲学化,主张实验主义,致力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的...

实验心理学复习

1 实验心理学的含义 研究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 技术操作的学科。2 科学方法的重要特征 客观观察 自我矫正。3 科学事实的特点 可公开 可反复。4 客观观察的特点 实验研究的效度。5 实验效度 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地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1 内部效度 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