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10-19 19:33:28 阅读 2263

一、名词解释(考试卷上只呈现英文,先翻译,后解释)

1、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 :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自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由于实验者必须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因此又叫控制变量。

2、量程效应(range effect):在实验中考虑变量的有效性时必须注意量程效应,包括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她们均是由于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低端,从而大大降低了指标的有效性。

3、多因变量设计(multiple dependent variable design):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变量的实验设计。多因变量实验的优点:

增加普遍性。多个因变量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借由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研究者不但可以对每一个单独的因变量进行分析,还可以对多个相互联系因变量的联合体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多个单因变量实验无法提供的信息。

4、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被试在实验中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主试的操作,而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自发地实验目的的产生一定的假设或猜测,然后用自认为能满足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我们把这种现象被称为被试效应,也称为要求特征。

5、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每位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处理方式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或干扰。

缺点是:(1) 所需要的被试数量巨大。(2)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6、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这种设计不仅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间的个体差异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7、匹配法(matching):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旨在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在某些特征上同质。

具体步骤是:先对所有被试进行前测,然后根据前测的作业分数进行匹配。得到前侧分数时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成绩进行匹配分组,匹配时,前测的内容必须和实验作业高度相关。

8、随机化法(randomization method):被试间设计中较为常用的分组方法。即是把被试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

其统计学前提是:各随机被试组在未经受不同处理之前是相等的,即使有差异也是在统计允许的限度以内的随机误差。

9、abba设计(abba design):适用于自变量的水平只有两个时(分别用a 和b 表示)的情况,被试要按照abba 的顺序接受4 次实验处理,两次a 条件,两次b 条件。a 在b 之前和之后各一次,反之亦然。

10、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design):当自变量的水平有两个以上时,使用平衡的拉丁方设计。一个平衡。

的拉丁方是一个两维距阵,其中列表示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建立拉丁方的步骤取决于自变量的水平是奇数还是偶数,分别用6 个水平(偶数)和5 个水平(奇数)来加以说明。

11、直线内插法(linear interpolation):通常使用直线内插法来求绝对阈限。直线内插法是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

然后再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点a,从点a 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两点阈。

12、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erage error):费希纳提出的阈限测量法中的一种,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平均差误法求绝对阈限,标准刺激假设为零。

平均差误法的绝对阈限就是被试每次调节结果的算术平均数。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对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则不能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

13、等级排列法(rank-order method):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

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

14、对偶比较法(method of paired comparision):对偶比较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方法,做法是把所有需要比较的刺激配对,然后逐对呈现,让被试对刺激的某一特征进行比较判断,最后依据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得到顺序量表。

15、费希纳定律(fechner’s law):也称为对数定律,它**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量的增长。心理量值恰好就是物理量值除以a 之后,并取以(1+c)为底的对数:

ψ=log(1+c)(φa)。经过对数换底公式的变化,可以得到更简洁的形式:ψ=klgφ,其中ψ 是心理感觉的量值,φ 是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k 是固定的系数。

这就是费希纳定律,即感觉强度的变化和刺激强度的对数变化成正比。

16、数量估计法(method of magnitude estimation):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做法是主试者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赋予一个主观值,被试以此为标准,将其他比较刺激的主观强度用数据表示。

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者对每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

17、史蒂文斯定律(stevens’ law):也被称为幂定律,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共变关系是一个幂函数关系。),幂定律的提出s=bia(s 是感觉量;b 是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 是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幂函数的指数值决定着按此公式所画曲线的形状。

指数大于1 时,则为正加速曲线;小于1 时,便为负加速曲线。

18、速度-准确性权衡(speed-accuracy trade off):速度和准确性是反应时实验中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它们之间呈反向关系,这使得被试进行反应的时候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权衡,即速度-准确性权衡。

19、双侧任务范式(flanker task paradigm):该范式用于研究多个独立刺激物之间的相互干扰现象。在双侧任务中,要求被试报告呈现于画面**的字母而忽略呈现于目标两侧的字母。

此范式对于注意从目标区域到附近区域分散程度的研究很有用。

20、stroop范式(stroop paradigm): 是过滤范式的经典实例之一。利用stroop效应对注意的某些特征进行研究。

stroop效应是指同一刺激词的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发生互相干扰的现象。当需要被试报告单词的颜色时,如果单词的颜色和单词不符,那么被试的反应就变慢,这就是stroop效应。

21、负启动范式(negative priming paradigm) :过滤范式中的常见例子,该范式同时给被试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其中一个是目标刺激,其他的为分心刺激。在这次实验中起分心作用的刺激,如果在下一次实验中变成目标刺激,被试的反应时会变长,表明负启动效应的存在。

22、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是视觉能力的一项指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源前旋转来测定的。

23、运动知觉上阈(upper threshold of motion perception):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刚刚可以辨认出的最慢的运动速度称为运动知觉上阈。

24、运动知觉下阈(lower threshold of motion perception):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运动速度快到刚好无法感知时即为运动知觉下域。

二、问答题。

1、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有哪些贡献?

一)对心理学的贡献。

1)联系心理与物理世界。

费希纳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1860 年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其公式为:

s = k log r。其中:s 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 为实际刺激强度,k 为常数,log 为取对数。

费希纳定律表明:由剌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 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当剌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

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

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

迄今为止,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式仍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二)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波林这样评价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费希纳创立了实验计量心理学,并把这门学问从其原来的途径搬回来导入了正轨。”

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有哪些贡献?

一)研究贡献--艾宾浩斯的工作证明了实验法的普适性,具体说来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艾宾浩斯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此导向了人工实验情景,其意义不亚于物理学实验中“理想条件”概念的引入所带来的变革。

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来测量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不同于以往研究中使用的背诵法,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了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节省法的问世,意味着高级心理过程也能够被精确地量化。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二)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艾宾浩斯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

开创性地采用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促使后来者不断尝试采用实验心理学方法探索心理现象。

作为记忆研究的开山鼻祖,为记忆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奠定了根基。

3、常用的因变量客观指标有哪些?

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客观指标有:

⑴ 反应速度⑵反应速度的差异⑶反应的正确性⑷反应标准⑸反应的难度⑹神经生理指标。

实验心理学复习

1 09年试卷分析。2 推荐参考书。1 实验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杨治良,主要 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简单易懂,实验较少,主要问题是与大纲的出入较大,作为入门的教材比较合适。2 实验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学民,主要 是比较新的一部 2007 12 与教育部2008年大纲基本一致的一部教材,内容...

实验心理学复习

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第一次对用实验法对高级心理过程 记忆 进行研究 之前都是对感知觉的研究 1885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 记忆 以无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研究方法是节省法,建立了著名的记忆遗忘曲线。铁钦纳与他的 实验心理学 反对心理学哲学化,主张实验主义,致力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的...

实验心理学复习

1 实验心理学的含义 研究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 技术操作的学科。2 科学方法的重要特征 客观观察 自我矫正。3 科学事实的特点 可公开 可反复。4 客观观察的特点 实验研究的效度。5 实验效度 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地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1 内部效度 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