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布 2022-10-19 07:04:28 阅读 2841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范围。

第一部分:概念部分:

教师威信的变化p60

教师的威信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教师威信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在其他因素作用下,教师威信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或继续发展或提高,就是教师威信的变化。

心理发展p71

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自我意识p105

自我意识(self consciousness)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意识性的自我觉察活动,这种意识性不仅表现在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

认知——发现说p144

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的三个过程。

提倡发现学习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问题解决p215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创造性的心理结构p230

创造性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特殊反映方式,具有复杂的结构。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因素、动机因素和人格因素等方面。

从众 定势p226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有时会促进问题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解决。

心理冲突p291

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情绪、动机或价值观,个体既不能丢掉一个保留一个,又不能把两者在较高的层面上整合起来,因而产生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人格的基本特征p310

主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功能性。

气质类型学p312

罗马医生盖伦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汁、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

人格障碍p324

人格障碍也称病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和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激励的要素p345

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包括诱因)是激励的四大基本要素,在管理中山激励的着眼点。

需要p346

需要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所体验,并以欲望、愿望、意图、理想等心理活动方式反映出来。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p350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1)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2)相似或相同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同行为;(3)在同一个体身上,行为动机可能多种多样。

动机斗争p354

由于人们在采取某种行动时可能有多种动机,这些动机可能在性质等方面相互矛盾,因而形成动机冲突。

成就动机p355

成就动机包含三层含义:(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在不顺利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奋力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

归因p366

归因就是寻找行为的原因。

挫折p367

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有效教学的理念p390

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相对于具体教学场合、条件来说是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方面,获得成功。

案例教学p404

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的作用p410

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有助于(1)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2)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3)促进学生学习。

第二部分简答题。

p43 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一般教学能力。

1. 专业知识;2. 组织教材的能力;3. 言语表达能力。

p53 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1. 成熟的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2. 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求实精神、献身精神、人梯精神);3.

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4. 富有创新精神; 5. 良好的性格;

p60 如何维护和发展高校教师的威信。

1. 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 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 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 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p66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1. 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2. 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高效率;

3.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p68 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1. 系统的理论学习;

2. 课堂教学观摩;

3. 微型教学实践;

4. 教学决策训练;

p86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1. 心理适应阶段;

2. 全面发展阶段;

3. 职业定向阶段;

p88 大学生的认知特征。

1. 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

2. 记忆能力发展达到**期;((1)识记范围扩大,对抽象材料的识记迅速增加;(2)识记材料系统化;(3)情绪记忆进一步发展;)

3. 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

4. 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p92 大学生的需要发展特点。

需要的1. 复合性;2. 强烈性;3. 矛盾性;4. 易变性;5. 时代性;

p102 大学生的情感特征。

1. 情绪的丰富性和狭隘性;

2. 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

3. 情绪的强烈性和细腻性;

4. 情绪的外显性和内隐性;

p102 大学生的意志特征。

1. 自觉性普遍提高,但还存在惰性;

2. 理智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薄弱;

3. 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

4. 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伴有依赖性;

5. 果断性增强,但带有冲动性;

p164 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

1. 知识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知识的定义是:

“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的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2. 知识的分类:(1)根据知识的意义,可以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2)根据知识的表征形式,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p175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怎样利用感知的内在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1. 设立明确的目的,让知识的感知过程更清晰;

2. 合理地安排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让对象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差异律强调对象与背景学习的反差对学习的影响;组合律强调刺激物本身的结构上分出对象、产生清晰感知的重要条件;活动律强调脆性活动对感知的影响;)

3. 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使感知更迅速、更完善;

4. 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提高感知的成效。

p177 理解知识,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 材料的感性程度以及与经验的相关程度;

2. 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 概念的关键特征;

4. 学习态度。

p188 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1. 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2. 组块;3. 加工深度。

p193 影响遗忘的因素。

1.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 学习程度;3.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 记忆的线索;

p197 如何加强知识的保持。

1. 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多样化复习、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阅读和尝试回忆交替进行、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合理分配记忆材料,避免相互干扰)

2.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记笔记、记卡片)

p207 思维的分类。

1.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 根据思维的进程,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3. 根据思维探索的方向,可以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

4. 根据思维活动的结果,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p215 问题解决及其特征

1.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 问题解决有以下三个特征(目标指引、操作序列、认知操作)。

p222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 情境因素(刺激模式、问题的信息量、问题的具体性);

2. (1)心理因素(认知因素——问题表征、知识、生活经验、定势、功能固着);(2)情绪与动机因素(情绪、动机);(3)人格因素(智力水平、人格特点)。

p229 什么是创造性。

1. 创造性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从而产生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这些产品既可以说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

p233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1. 个体因素(认知、动机、人格、年龄);

2. 社会因素(社会心理;环境;教育——早期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p235 创造性的培养。

1. 强化创造意识(勤于思考、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良好的否定意识)

2. 巧用酝酿效应;

3. 延缓评论;

4. 广开思路(纯化目的、鼓励发散思维、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变名词为动词、自我暗示)

5. 掌握创造技法。

p257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1. 遗传因素(通过素质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并进而影响品德发展;通过气质类型影响人格发展,并进而影响品德发展;通过性别影响人的品德发展。)

2. 环境和教育:(1)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家庭气氛、父母的的教养方式和期望;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期望;家长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

3. 学校环境和教育的影响:(1)学校德育;(2)校风和班风;(3)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

p286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个人因素:(1)生理因素(遗传因素、躯体缺陷、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2)认知因素(自我评价偏差、存在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信念——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得很);(3)人格因素;

2. 环境因素:(1)学校因素;(2)家庭因素;(3)社会因素;

p291大学生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种类。根据心理异常的严重程度,我们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1)心理冲突;(2)心理障碍;(3)心理疾病。

p29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 适应心理问题;

2. 情绪心理问题:(1)忧郁;(2)焦虑;(3)嫉妒;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2章 1 行为 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映动作和活动构成。了解 第3章 2 群体心理 由于社会群体的客观存在,变产生了群体心理,是在共同的生活条件下和环境中产生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了解 第4章 3 无意识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心理学概念 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包括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动态 个性心理。2 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1 心理学之父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 论灵魂 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心理学概念 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包括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动态 个性心理。2 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1 心理学之父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 论灵魂 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