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动态、个性心理。
2、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1)“心理学之父”冯特,2024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否认意识,主张行为。(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其主张无意识。(6)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3、个体发展规律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4、(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第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人类心理机能由低向高发展过程由三方面推动。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符号等中介使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5、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期限”等观念。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6、高等心理学发展史代表人物。(1)赫尔马特“科学教育之父”(2)2024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伦理性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10、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观察法;心理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1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从认知特征看,认知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化;(2)从情绪特征看,当代大学生情感强烈,积极乐观;(3)从人格特征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关注;(4)从信仰追求看,当代大学生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5)从人际交往看,当代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6)从恋爱与性观念看,当代大学生渴望和正视爱情,性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1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善和谐;(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则:(1)全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差异性原则(4)预防、调治和发展性原则。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1)在教育理念上,以“发展”为重,避免以“矫治”为主;(2)在教育目标上,以开发潜能为目的,避免以“**、解压、预防”为目标;(3)在教育途径上,需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并加强性互动活动的开展,打破以课堂教学和谈话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
第四章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
15、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反思者与研究者;终身学习者。
18、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1)专业知识。应具备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2)专业技能。有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3)专业情意。
涉及专业信念、专业情感、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20、专家型老师的基本特征(斯腾伯格):(1)拥有丰富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2)能够高次序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有很强的洞察力,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1、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英国的斯腾豪斯):系统的理论学习;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
23、●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简答):(1)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2)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够平衡自我与环境、理解与实现的关系;(4)具有教育独创性;(5)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内心情绪体验,并恰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24、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老师角色冲突;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人际适应不良。
第五章现代学习理论。
27、●心理学意义上“学习”的含义:(1)学习的对象是知识和经验;(2)学习的过程是经历、体验和感悟;(3)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4)学习结果实现的条件是反复练习和经验;(5)学习的质量是追求行为的持久改变。
28、人的主体性:指人的自主、主动、能动、有目的地行动(活动)在解决问题(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价值、作用、地位。条件有三个:一是自为的自律性;二是自觉的能动性;三是自由的超越性。
29、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三个主体性特征:第一,外部行为的自律;第二,内部意识的自觉;第三,在自律和自觉基础上的自我超越。
30、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1)接受本性(2)构建本性(3)间接特性(4)连续特性。
31、按大学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划分,高等学校可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种。
32、大学培养目标:一是研究型人才;二是应用型人才。
33、从两种人才的共同素质重要性来看,大学的学习特点:自主性;专业性;多样性;探索性。
34、现代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35、●现代学习理论四大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36、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8、●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
39●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习的迁移;教授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迁移;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迁移;注意形成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
第六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1、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需要、学习期待与诱因。
4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45、●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利用老师期望效应);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发挥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进行归因训练(了解学生归因倾向;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
第七章知识的学习和教学。
55、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怎样理解):(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3)恰当运用正例和反例(4)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变式(5)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比较。
56、知识的巩固:实质是知识的记忆。
57、影响知识的识记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和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3)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度(4)对学习材料的合理组织(5)尽可能地运用多重编码。
58、掌握“合理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习次数要适宜。
60、●策略性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步骤:
1)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化:指学生在学习策略性知识时,能借助于书面文字的表达在头脑中真正理解策略性知识,建立起准确的策略性知识概念。
2)策略知识的条件化:指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策略性知识,而且知道所学的策略性知识可以用到什么情景之下,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用该策略性知识。
3)策略性知识的结构化:指将点点滴滴地逐渐积累起来的策略性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纲领化,形成相互关联的产生式系统。
4)策略性知识的自动化:指策略性知识的掌握要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程度。
61、●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即:怎样促进转化):(1)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2)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3)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结构化、层次清晰的命题网络和产生式系统。
第八章技能的获得与培养。
63、技能的三个特征:第一,技能与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第二,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第三,技能是一种接近自动化、完善化的、复杂的动作系统。
65、动作技能。(1)形成的三个阶段: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2)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指导;示范;练习;反馈。
●(3)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①提高学习者对动作技能形成的期望和动机;②将动作示范和有效的指导结合起来;将练习与反馈结合起来。
66、智慧技能。●(1)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五阶段理论:①活动的定向阶段;②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④不出场的外部言语阶段;⑤内部言语阶段。
●(2)冯忠良的智慧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原型内化。
66、认知策略。(1)含义:是个体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
(2)实质:认知方法;认知监控;元认知。
●(3)典型的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4)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使学生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
●(5)影响认知策略形成的因素:学习者的反省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能力差异;学习者运用认知策略的心向和动机;学习者是否具有适宜的方法和认知监控技术。
●(6)促进认知策略形成的教学策略: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策略;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有效的认知策略教学必须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实现。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研究性学习。
70、●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的练习(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构练习;提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十章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73、●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74、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所持有的稳固的心理意向。
77、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中,只在站在社会学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2章 1 行为 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映动作和活动构成。了解 第3章 2 群体心理 由于社会群体的客观存在,变产生了群体心理,是在共同的生活条件下和环境中产生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了解 第4章 3 无意识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心理学概念 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包括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动态 个性心理。2 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1 心理学之父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 论灵魂 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一 填空题。1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 学 与 教 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性质 属于社会科学,基础应用科学,应用科学。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3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形式。二级 4 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