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2章 1、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映动作和活动构成。(了解)
第3章 2、群体心理:由于社会群体的客观存在,变产生了群体心理,是在共同的生活条件下和环境中产生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了解)
第4章 3、无意识: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无意识现象在正常状态下是意识不到的,也是不能自觉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如梦。(了解)
第5章 4、意识的意义及其特征:(1)意义: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2)特征:能动性、目的性、具有自我意识。
第6章 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解)
第7章 6、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的定义和关系:(理解)(1)认识过程:是为了搞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称为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常会产生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的态度体验,在心理学中称为情绪或情感过程。(情绪、情感);(3)意志过程:
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确定目的、制定计划步骤、克服各种困难、最后把计划付诸行动,这种自觉确定目标,并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4)三者关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三者是相互依存的。
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深情绪情感体验。
第8章 7、个体心理的构成: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特征,都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理解)
第9章 8、区分心理动力系统和个性差异包含的个体因素、心理的实质个体倾向性构成了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个体倾向性的差异表现为需要、兴趣、动机和世界观的不同。需要时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需求和必要性,是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识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动力是推动人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为内驱力,外部的动力因素为诱因。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个体心理特征区别表现为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不同。
能力是人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第10章 9、脑、心理和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脑的机能。
第11章 11、西方心理学只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主张:(了解)(1)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冯特,主要代表人物是铁软纳,基本观点是,研究人的心理主要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人的经验可以分为三种元素即感觉、意识和激情。
(2)机能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与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构造不同。(3)行为主义:
创始人是美国华生,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班社拉。分三代,早期的行为主义是第一代,特征是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外周论,环境决定论;新行为主义是第二代,特征是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第三代是新的新行为主义,特征是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作是积极的、主动地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4)精神分析学派:
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佛罗伊德。重视冬季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试图通过精神分析的临床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的目的。(5)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威特海默、苛勒、考夫卡。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6)认知心理学:
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现代心理学的诞生。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了,接受行为主义对客观方法的重视,重视对人类智慧行为的研究,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而丰富这些成果。(7)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而要揭示人性,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用整体分析法对人作出完备的描述。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10、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了解)近代西方哲学为现代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实验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和感官胜利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现代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直接**于实验生理学。;2024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15章 1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第16章 1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它的研究对象范畴主要是在学校教育情境中。
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完整的教学过程)。
第17章 1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高等教育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研究对象: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青年中期,生理和心理均不同普通中小学生,也不同于社会成年人。
第18章任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特征:
高等教学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心理学,是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依据的学科。
第19章 14、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理解)教育任务更具“高”和“专”的特点;教育职能还具有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教育方法也不同,学的比重增加,教的比重逐渐降低;教法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式、研究式转化;内容上由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向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转化,由注重知识向教思维方式转化;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地位、教育作用、学生的培养方式也不同。
第20章 15、心理学对教学活动过程的影响(掌握)
第21章 16阐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理解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1)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帮助我们掌握教学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教师观、健康观、教学观、完善教师的自我意识,提高教师的健康心理水平,有效地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2)通过对高等教学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等教学心理学中涉及到教学心理、学习心理等大量教与学的规律,涉及到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知识,为有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只有了解教学规律,了解教育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反之,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无的放矢”影响教育教学质量。(3)学习高等教学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时期,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并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进行改革,学习高校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对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改革观,掌握有效的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22章 17、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了解)(1)描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2)实验性研究: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第23章 18高等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掌握)(1)客观性原则:指的是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即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2)发展性原则:
由于研究对象是处于青年初期和中期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身心发展阶段。所以要坚持发展的原则,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要素,坚持研究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从主题需要出发,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4)教育性原则: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与手段应能促进被试心理良性发展,这既是由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多决定,又是关于人的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
第24章 第25章第二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第26章 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掌握)(1)学习动机多元化:多种多样,有求职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动机。
(2)学习动机的自律性:学习动机的自律性提高了,也是大学生自主能力提高的表现。(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学业与未来职业密切相关。
第27章 2、学习动机的涵义:动机是指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力,外部的动力因素称为诱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动机的性质与学习效果的关系;2、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a、倒“u”曲线;b、任务易,最佳动机水平高,反之,最佳动机水平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28章 3.动机常见的分类方式(了解)(1)奥苏泊尔的分类:成就动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低位和威望的需要;三是交往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2)根据动机的作用: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3)根据动机的装填:
主导动机、辅助动机(4)根据动机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第29章 4、奥苏泊尔关于成就动机的构成部分及其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表现(理解)(1)组成:一是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低位和威望的需要;三是交往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2)表现:
早期,附属内动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为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动力强度有所减弱,而且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和认可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威望。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心理学概念 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包括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动态 个性心理。2 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1 心理学之父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 论灵魂 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心理学概念 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包括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动态 个性心理。2 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1 心理学之父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 论灵魂 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一 填空题。1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 学 与 教 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性质 属于社会科学,基础应用科学,应用科学。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3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形式。二级 4 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